历史叙述

作品数:1176被引量:193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道新陈新陈新程光炜王太元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历史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叙述、理解与解释的史料研习活动——以“太祖之死”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韩凯璇 
史料研习是涵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训练,历史叙述、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是践行史料研习活动的有效路径。通过“太祖之死”的史料研习案例,引导学生从史料互证的角度辨析不同历史叙述的真伪,思考不同历史叙述产生的原因,探寻历...
关键词:历史叙述 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 
“创作”:从图像本身到历史本真的激活
《中学历史教学》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唐业丰 
图像,作为一种常见的史料类型,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具化为插图,是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中学历史教育所依赖的重要课程与教学资源。“创作”一词,似乎与历史求真的本质与客观的追求相悖,但事实上,当教科书的编写是编者...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科书 教师个体 辅助系统 历史叙述 课程标准 中学历史教育 内部要素 历史本真 
用学业质量“细化”融通目标,用历史叙述“解释”教材留白——以《完整的天下经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课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11期62-65,共4页王思思 翁晓波 
一、有的放矢:用学业质量“细化”融通目标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选必融通的具体策略,但大多绕开了学业质量要求。只有细化学业质量水平,才能确定融通的内容、深度、广度。本文从历史叙述出发,立足选择性必修,融通初高中必修内容,培...
关键词:学业质量 一线教师 必修内容 历史叙述 具体策略 课程标准 初高中 教材留白 
史实的“共时”“历时”与历史解释——以汉武帝时代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10期49-52,共4页范宗宝 
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专门项目“依托部编版新教材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0021)阶段性成果。
教材的史实陈述,一般采用基于特定标准的共时分类和基于历史时序的依次铺展两种主要方式,在下文中简称为共时性叙述、历时性叙述。在相关史学研究成果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虽然史实本身不会改变,但教材对史实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也可以量...
关键词:汉武帝时代 排列组合 培养和提升 历史叙述 特定标准 共时 基本史实 历时性 
基于递进式培育时空观念的大单元教学路径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6期36-38,共3页陈婷 
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课题“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人物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ZJYB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时空观念界定为"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依据新课标,时空观念的培育可划分为三个层级:"感知时空事实"——"了解历史发展的时...
关键词:时空观念 时空关联 空间要素 空间联系 历史叙述 大单元教学 地理空间 递进式 
整合教材知识 构建概念联系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3期16-18,共3页姚倪 
教材对历史的呈现是纲要式的,主要侧重于基本史实,而对逻辑关联等方面的表述则较为缺乏。如教师要尝试挖掘教学深度,避免陷入围绕知识点展开教学的窠臼,整合教材知识,并借助于整合后的历史叙述,呈现新的教学情境[1]就势在必行。而为达...
关键词:整合教材 教学深度 逻辑关联 历史叙述 教学情境 基本史实 构建概念 知识 
历史课堂情感价值引领的限域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2期33-35,共3页李建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并要求在历史叙述和评判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这意味着历史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必备知识的拓展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也要着力于学科素养...
关键词:价值引领 思想导向 学科素养 立德树人 课堂情感 中外历史 历史叙述 不揣浅陋 
宋代通判补正
《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2期16-17,共2页侯智林 李德蓉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社会--以清代《南部档案》为中心的考察”(QYYJC20014)阶段性成果。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1],而“政治史内容一直是(历史唯物史观)历史叙述的重要内容”[2]。邓小南先生指出:“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通过对于制度得失的评议来观察政治得失,也就是说,制度在政治领域中占有非...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邓广铭 历史叙述 职官制度 钱穆先生 政治史 
基于逻辑思维方法涵育历史解释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12期42-44,共3页何蓉 
中山市教育教研专门项目“依托部编版新教材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Z2020021);重点项目“基于逻辑思维运用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A2018026)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解释指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事实上,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然而,历史解释存在着质量高低之别,历史解释中体现的思维存在局限性与开阔性、浅表性与深刻性的差异,要达成高水平层次...
关键词:逻辑思维方法 历史叙述 运用分析 联系性 客观评判 素养 浅表性 开阔性 
构建完整的故事情境,强化历史叙述的力量——以德国变迁视角下的“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11期46-48,共3页李爱英 
部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呈现出浓缩性语言、纲要式结构、容量巨大、覆盖面广的新特点,传统“以‘目’为序”组织教学,课堂分散且失去情感性与思维性。聚焦某一历史现象背后变迁,建构历史情境,以细腻的历史细节叙事,实现...
关键词:高中历史 必修教材 浓缩性 故事情境 中外历史 历史叙述 国际格局 思维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