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者

作品数:19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车雪莲柳德玉李瑾瑜何军华常维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报合肥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成人教育》《出版发行研究》《语文建设》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注知识勾连 聚焦概念本质 立足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若干视角
《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徐彬 
单元整体设计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但在具体实施时,以什么样的标准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调序、拆分、整合、拓展,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对此,笔者及所在小学数学团队提出:基于学情,从关注学生知识序列的勾连、聚焦学生概念本质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本质 核心素养 学情 单元整体设计 关注知识 课程实施者 教学内容 
中小学教师如何“创生”课程?被引量:1
《教育家》2023年第32期16-19,共4页李小红 诸向阳 张华 
核心素养时代,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须进一步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创生者、领导者转变,在课程设计、开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创生课程?本刊邀请专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新课改下,我们如何...
关键词:课程创生 中小学教师 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 课程设计 教师的角色 新一轮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者 
单元·专题·任务群——高中统编语文教材组元方式的变化与教学启示被引量:9
《语文建设》2019年第19期16-19,共4页蔡建明 
从1906年到2019年,语文教材的内部组元名称大致经历了“单元—专题—任务群”的变化。随着统编高中教材今年秋季在六省市的启用,“学习任务群”在成为语文学科流行语的同时,也给课程实施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似乎这是一个与历史无关的...
关键词:语文教材 高中教材 教学启示 语文学科 流行语 课程实施者 学习任务群 统编 
能力本位课程评价主体问题探讨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Z1期10-12,共3页李琳 刘俊杰 丁希宝 
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019)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把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实际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而后由相关的人员或机构作出评价。本文主要对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课程的接受者“学生”和“企业”、课程评价的组织者“教学督导或...
关键词:能力本位 评价主体 课程实施者 课程接受者 课程评价组织者 
从课程实施者视角浅析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5年第6期116-117,共2页何琦 陆志毅 
2003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从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者的视角分析了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教科书 
论视障大学生“PBL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
《现代交际》2014年第7期224-224,共1页徐兴 赵忠伟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否,是实施"PBL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教师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只做课程实施者已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关键词:教师角色 PBL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者 
体育教师如何担当好新课程实施者的角色被引量:1
《小学科学》2010年第11期43-43,共1页王昌昕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就目前来讲,加深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担当好实施者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 角色 思维方式 教学理念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被引量:4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77-178,共2页车雪莲 
校本课程开发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由一元角色转变为多元角色: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决策者";从课程"消费者"到课程"生产者";.从课程"实施者"到课程"评价者";角色态度上由被动消极走向积极自主;角色关系上由个...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角色转变 课程实施者 
创造性数学任务的特征与实例——与新课程实施者的对话被引量:2
《数学通报》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姚静 李德梅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特征和 实例 创新精神 课程开发 基础教育 课程内容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 
教师“课程实施者”角色初探被引量:1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25-125,共1页王佳义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改变对自身定位的认识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课堂实施者”这一角色真正得到体现。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的认识,不能以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知识传授过程代替学生认识发展过程。充分重视学生动...
关键词:课程实施者 课程共建 师生互动、民主平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