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作品数:106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慧珠严霞蔡志良栾学东王晓莉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建湖县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优化问题情境 涵养学生实践能力——以《交通“信号”要知道》为例
《福建教育》2019年第4期54-56,共3页赵文琪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滚动课题(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学生实际经验与观念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学情分析及其教学应用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STS2017GD012(SJS2016A2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着意涵养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实践能力,旨在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情境时,能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运用生活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涵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任务。《品德与...
关键词:学生实践能力 问题情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涵养 解决问题能力 信号 交通 优化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创设活动适应社会需求
《神州》2018年第23期136-136,共1页杜玉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
关键词:生活实际 品德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社会需求 贴近学生 小学 教材内容 生活情境 
例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资源拓展策略
《师道(教研)》2018年第5期60-61,共2页杨运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参与及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和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家庭、学校...
关键词:社会学科教学 良好品德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拓展策略 资源 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性发展 义务教育 
把握“三性”上好地理题材的品德课——《长江的诉说》的教学体会
《进展》2018年第5期90-90,共1页刘佳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做了如下定位: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简而言之,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特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教学体会 品德课 长江 题材 地理 三性 学生生活 
随课潜入堂渗透细无声-地方文化在《品德与社会》中的实践运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1期279-280,共2页黄海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地方文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践运用 引导学生 教育意义 材料内容 社会问题 
依托品德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学子(理论版)》2017年第16期18-19,共2页苏碧进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依托生活化品德教学,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15-245研究成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之中进行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诸如家庭...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学生生活 生活化教学 品质 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 生活世界 教育时机 
用好五项策略 破解教学难题——浅谈《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
《山东教育(小学刊)》2017年第1期96-96,共1页党光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小学高年级的课本中。出现了“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关于“历史题材”的教学表述。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历史题材”的教学,部分老师感到困难。难在了学生没有学习兴...
关键词:教学内容 历史题材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小学高年级 以史为鉴 教学实践 学习兴趣 
如何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走向生活”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7年第1期24-25,共2页杨云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社会课教学 生活 心灵感受 社会性 学生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讲授新策略
《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年第5期96-96,共1页哈斯也提·努尔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体。”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支持 课堂讲授 开发和利用 小学 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力 
整合交流 体验升华
《师道(教研)》2016年第2期86-86,共1页陈纯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社会生活 交流 整合 小学中高年级 社会性发展 综合课程 品德形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