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康华

作品数:1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数学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年级有效课堂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教育(小学教学)》《江苏教育》《福建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为学生搭建“做中学”的平台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年第2期73-74,共2页蒋康华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单元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面图形,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
关键词:引导学生 “做中学” 平行四边形 直观认识 《认识图形》 平面图形 空间观念 操作活动 
寻求平衡:有效课堂的必然趋势被引量:1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9年第12期19-20,共2页蒋康华 
“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有效课堂”体现了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改初期的“认识百分数”体现的是那时的设计理念。当今,“有效课堂”背景下的“认识百分数”,则又表征...
关键词:有效课堂 平衡 研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设计理念 生活经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年第10期9-11,51,共4页蒋康华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然而,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仍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一方面,课改一线的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应自觉形成"寻求中西方教育的中间地带是课改发展的...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课堂 基本共识 核心要素 
让学生有效感悟“画图”策略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年第4期52-52,57,共2页蒋康华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学习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
关键词:解决问题 画图 策略 引导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 感悟 解题思路 学习 
“找规律”教学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蒋康华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我们以很多的启迪。
关键词:教学 执教 老师 
源于实践的教学智慧被引量:1
《江苏教育》2008年第14期21-22,共2页蒋康华 
20年来,“教海探航”活动在我省广大小学青年教师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人有幸多次应邀担任征文评选活动的评委。亲眼见证了“教海探航”和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一路同行的历程,一篇...
关键词:实践智慧 教学智慧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师 新课程理念 青年教师 素质教育 评选活动 
科学整合教材 促进学生发展——“找规律”课堂实录与评析
《江苏教育》2006年第02B期37-39,共3页李浩 蒋康华 
一、故事引入。感悟规律 师:大家都听过小猴子抢老农草帽戴的故事吧,现在这只小猴在学小明玩串珠呢(小示情境图)。猜猜,哪两串是小猴串的。说说你的想法。
关键词:课堂实录 学生发展 教材 科学 情境图 故事 感悟 
“认图形”单元教学指导
《江苏教育》2005年第06B期37-38,共2页蒋康华 
“认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物体”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几何形体的知识。
关键词:“认图形” 教学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 “认物体”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几何形体 继续学习 一年级 苏教版 下册 教材 学生 
新编数学试题赏析
《江苏教育》2005年第04B期34-35,共2页蒋康华 
今年1月25日,盐城市组织了全市省级实验小学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教学质量调研,下面从四年级数学苏教版、人教版、景山版不同版本的试卷中,选取几道新编试题并作简要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苏教版 人教版 景山版 盐城市 小学 教学质量调研 数学 四年级 试题分析 
营造学生多样化学习的氛围
《江苏教育》2004年第09B期23-24,共2页蒋康华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家庭环境和社会阅历的各不...
关键词:教学方法 小学 学习氛围 数学 课程标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