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华

作品数:27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学历史班级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学现象透析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学校管理》《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历史教学问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校长不应缺席全体学生的毕业照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5期52-52,共1页吴洪华 
临近毕业,校长和毕业生一起拍张毕业照留作纪念,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笔者发现在拍毕业照时却普遍存在一种“怪现象”:校长参加完第一个班级的拍照后就离开了,接下去的班级合影在第一排除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外,
关键词:毕业生 全体学生 校长 缺席 班主任 班级 老师 
浮华背后的隐忧——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四堂”现象剖析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5期100-100,67,共2页吴洪华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课堂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值得警惕的"怪现象"。本文剖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哄堂、灌堂、冷堂、拖堂"等四种悖于新课改理念现象,以期教...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四堂” 隐忧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
《青年教师》2011年第10期44-45,共2页吴洪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并以稳定的状态驻存在...
关键词:无意识教育 历史课堂 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意图 教育对象 教育者 教学 
教学无痕 情智共生被引量:1
《师道(人文)》2011年第9期44-45,共2页吴洪华 
教学是一种启迪感化、心灵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而无痕教学恰能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问接、暗示等方式给学生以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共生 情智 教育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 心灵交流 教育对象 教育者 
教学无痕 情智共生——浅析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
《考试与评价(科研版)(特色教育探索)》2011年第9期35-37,共3页吴洪华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单纯的“灌输”与说理,缺乏师生互动过程中精彩的生成;教师常常用充满权威的口吻向学生“布道”,但收效甚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无意识教育 中学 共生 情智 苏霍姆林斯基 “灌输” 互动过程 
谈班主任的“借力”艺术被引量:1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年第4期29-30,共2页吴洪华 
班主任工作是繁重的,仅靠班主任事必躬亲,会被繁重、琐碎、永不休止的事忙得团团转以至焦头烂额,即使班主任有三头六臂,也是鞭长莫及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班主任要善于借八方之力,形成教育的合力,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以达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艺术 管理意识 事半功倍 不良风气 成教育 班级 利用 
课堂内化:减负增效的着力点
《学校管理》2010年第2期25-26,共2页吴洪华 
内化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并在教师引导下,把本节课新的知识在脑海中进行内部消化的过程。由于课堂的氛围以及教师的及时点拨,课堂"内化"效率远远高于学生在其它场所进行的零散的、随意的"内化"过程。
关键词:减负增效 知识的基础 自主学习 道德素质 教学效果 思想素质 教学内涵 课堂训练 课堂教学 课堂时间 
撤掉班级的垃圾桶
《新教育(吉林)》2009年第4期56-56,共1页吴洪华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卫生状况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及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谐校园的创建、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因此,教室卫生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垃圾桶 班级 学生学习 身心发育 卫生状况 和谐校园 育人环境 日常工作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被引量:4
《校园心理》2009年第6期422-423,共2页吴洪华 
近年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视进行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教育,学生很难懂得...
关键词:生命教育 渗透 教学 学历 生命的价值 中学生 生命意识 尊重生命 
繁荣背后折射的隐忧
《教育艺术》2009年第11期41-41,共1页吴洪华 
“你今天写‘博’了吗?”这是时下一些老师碰面时经常问候的话。近年来,教育博客方兴未艾,已走入教师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触和使用教育博客。不可否认,教育博客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隐忧 折射 繁荣 信息化进程 新课程改革 写作过程 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