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冲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文课程虚无教育初探文学教育民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基础教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语文教育的思考
《广西教育》2009年第2期25-26,共2页唐冲 
2008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106030401M11)
由少数民族构成的复杂和文化多元等特点决定了广西语文教育有它的特点与规律性,通过思考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语文教育方案,对广西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有11个世居民族共同居住,各自创造了有自己民族...
关键词:民族语文教育 广西 民间口头文学 多元民族文化 文化多元 文学样式 民族构成 教育方案 
“虚无语文课程”初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33-135,共3页唐冲 
语文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应根植于现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体现丰富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展开过程就是语文课程的生成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个体经验的创生。本文运用后现代教育观点...
关键词:虚无 语文课程 
透视虚无语文课程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唐冲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国家、社会、学校对课程的理解异彩纷呈。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交融的背景下。在核心学习领域与科目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改革也受到来自各方...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西文化交流 虚无 基础课程改革 “人文性” 学习领域 课程意识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张力的语文课程被引量:1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唐冲 王海波 
在内外交织的历史民族文化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民族文化张力不仅是一种内部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将民族文化意义引向外部的形式。民族文化张力不仅表现在语文课程各要素之间,而且表现为本土认知与外部旁观之间。作者以后现代课程理性反思语...
关键词:构建 文化张力 语文课程 
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蒙古教育》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唐冲 李燕玲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这不仅能理解文学的概念、行...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民族民间文学 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育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地区经济 少数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开发 
谈语文探究课的多元评价
《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18-18,20,共2页唐冲 王海波 
近年来,各级科研部门和中小学十分重视研究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语文科的探究活动也时有举行,笔者对于语文评价机制颇有感触,写出来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语文探究课 多元评价 教育工作者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科研部门 探究活动 语文评价 
关于高中文论教学的思考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21-23,共3页唐冲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的事物,决定了对其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文论是指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作品价值、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高中语文强调文论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媒介与作品的外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论 教学 作品价值 哲学方法论 艺术形式 语言媒介 社会生活 
试论文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年第9期26-28,共3页唐冲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倡导。本文将文学教学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的整合,从探究兴趣、问题意识、探究过程、评价方式上加以思考,力求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文学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文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农村初中个性化教育初探
《广西教育》2007年第10B期7-9,共3页唐冲 
农村初中教育必须考虑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及实际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有他们的优势和弱点。有效利用农村的现有条件,了解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实施教育,同时融入农村初...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 个性化教育 成长环境 差别性 共同性 可塑性 稳定性 学生 
少数民族个性化文学教育初探
《文学教育》2007年第5X期54-57,共4页唐冲 佟艺 
前言地域文学和精神能区别地区与地区的个性特色,培育和发扬地域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源泉;成为地方经济前进的持久动力,以及文学精神的深厚支撑。"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关键词:文学教育 民族文学 地域文学 个性特色 地方经济 个性心理结构 文化心理 文学阅读 人文精神 个性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