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海南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FLASHMXAUTHORWAREPOWERPOINT教学课件物理试卷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冶金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教学》《语文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语文建设》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低起点和低结构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八年级《沉船之前》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2015年第13期42-44,共3页王莹 
【前端分析】1.学科现状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了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去触摸世界、感知世界的特点。所以,对于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将人文性真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教学设计 八年级 沉船 结构 教学有效性 母语教学 
文本的延伸阅读
《中文自修》2013年第2期56-57,共2页王莹 
现行沪教版语文教科书(试验本)以单元主题为编写体例,这对上海来说是一大改革,因为之前的一期课改(以H版为例),是以知识、能力为编写原则进行编写的。现用下表对两套教材做一对比。虽说以主题为单元的设计与H版教材相比,更吻合...
关键词:延伸阅读 文本 编写体例 学生需求 语文教科书 编写原则 时代特性 试验本 
我教《沉船之前》
《语文建设》2012年第11X期40-41,共2页王莹 
《沉船之前》是上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面对灾难"单元的一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实践着在"无为而治"中求得"有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沉船之前》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让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电影片段 堂课 单元的 言行举止 “有为” 绅士风度 史密 文本内容 泰坦尼克号 
在课程计划编制中开展程序研究
《现代教学》2011年第7期84-84,共1页王莹 
程序是为进行某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是一个可以纠正诸项偏见,走出各种误区,更好地落实方案的过程。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制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因其有保存、传递或重建社会文化...
关键词:课程计划 程序 计划编制 社会文化 社会政治 社会时代 社会发展 独立价值 
《我终于战胜了黑暗》评改
《中文自修》2010年第2期34-35,共2页王莹 
书面语的表达效果会更好。“恐惧”是无法自黑暗中透出的,只能让人感受到,因此需做这样的修改。用“没拉上窗帘”,“哪怕开着灯”表现我对黑暗的恐惧程度;且此处用“父母”一词有疏远感。
关键词:评改 表达效果 书面语 恐惧 
茜素敏化钛硅介孔分子筛的制备、表征与可见光催化性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5期61-66,共6页胡海洋 陈剑松 王莹 丁旵明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05JC14070).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四氯化钛为无机前驱体,茜素为染料敏化剂,在强酸、室温条件下一步合成了茜素敏化钛硅介孔分子筛.通过FT-IR光谱,XRD,N_2吸附-脱附测量,UV—Vis光谱等测量分析,证明样品具有典...
关键词:钛硅介孔分子筛 茜素敏化 一步合成 可见光催化 
教师在感受性阅读中的角色定位
《中学课程资源》2007年第7期59-59,61,共2页王莹 
2001年《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版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都在继承以往课标的基础上,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取向予以了新的拓展。全国《标准》倡导"感受性阅读",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独特感受 试行稿 课程标准 二期课改 阅读体 文学作品 
生命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讲堂”(虹口专场)专题报道
《中文自修》2007年第9期44-45,共2页王莹 
5月8日,中文自修“语文讲堂”(虹口专场)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围绕着如何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问题,四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并阐述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说课后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无为” 《秋天的怀念》 虹口区 课后记 生命 专题报道 讲堂 
用PowerPoint实现交互式物理试卷的编制被引量:1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6年第2期56-57,共2页王莹 
关键词:POWERPOINT 物理试卷 交互式 编制 AUTHORWARE 中学物理教师 FLASHMX 教学课件 专业软件 教学任务 
《致橡树》课堂实录
《语文学习》2004年第11期19-21,共3页王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初涉了爱情这一话题。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封信中给爱情所做的诠释——什么是爱情?
关键词:《致橡树》 课堂实录 中学 语文教学 舒婷 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