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根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靖江市实验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黄山奇松》阅读教学从教出口言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教育(综合版)(C)》《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阅读》《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真”字当头,指导小学生写出童真童趣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7年第11期53-55,共3页王留根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达,理应体现出该阶段学生特有的童真童趣。因此,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回归真实,回归快乐,更为了让学生写出真实的语言,根据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关注生活,日记积累;伙伴语言,...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童真童趣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由《黄山奇松》的两次执教引起的思考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7年第10期67-68,共2页王留根 
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
关键词:用教材教 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写作 学以致用 
阅读教学趋向整体性的新视角——以《黄山奇松》教学为例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7年第10期28-29,共2页王留根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基本都是以文选的方式编排,用一篇篇单独的文本架构其整套教材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所有文本在创作之初,并不是纯粹为教学服务的,他们所蕴含的教学内容相对零散,加之课文与课文之间相互割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了课文之后难...
关键词:统整视角 阅读教学 整体性 
多维互动:撰写个性化作文评语的新尝试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7年第7期64-66,共3页王留根 
学生评语的多维互动,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必须组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的科学评价促进体系。评语高度个性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评语 多维互动 合作交流 科学评价 
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不能绕开的门槛
《内蒙古教育(B)》2017年第6期84-85,共2页王留根 
阅读教学在关注文本语言引领学生提升言语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大胆进行质疑,通过自身的质疑,分析、解决自己的疑问,从而提升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本文提出要强化诵读,在...
关键词:强化诵读 悉心品味 视角统整 
借力乡土口头文化资源,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发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年第6期87-88,共2页王留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才能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只有融入乡土文化,才能根深叶茂。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 调整视角 辨析形式 情感熏陶 
学生家长方言教育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第3期28-29,共2页王留根 孙艳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通过对学生家长方言教育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学校教学中应该引入丰富的乡土语言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进学生乡土感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探究保护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方言教育 乡土语言文化 语文教学 乡土感情 
捕捉生活素 材抒写个性作文
《阅读》2013年第23期28-29,共2页王留根 
生活是个万花筒,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他们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本期"青青草"刊登的几篇习作,处处彰显出小作者的个性。一、留心观察平时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美好的人和...
关键词:我爱我家 青青草 一朵朵 五花海 徐奕 五彩斑斓 瓜果蔬菜 花草树木 诺日朗 过程记录 
掀起语文课堂教学高潮的几种方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1年第3期22-22,共1页王留根 
一、投石激浪法 投石激浪法,即在课堂气氛比较平缓或课文的空白需要“填补”时“投石冲开水底天”,燃起学生求知的火苗。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形成教学的高潮。运用这种方法要选择好投掷点,时间上要投得正是时候,“空间”上要投得...
关键词:教学高潮 几种方法 语文课堂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堂气氛 学生 欣赏 课文 
给学生的想象力一个出口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11期153-154,共2页王留根 
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与庄周一起“神游于天地之间”;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随苏轼一道“思载千里,意游八荒”。不仅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事实上,即使是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也离不开想象。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关键词: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 出口 学生 发展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 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