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明

作品数:28被引量: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北市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课堂教学高等教育教学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远程教育杂志》《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高教探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妙 精当 严密--浅说《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中学语文》2023年第6期61-62,共2页潘东明 
《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该文情节紧凑,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技巧。它高超的叙事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妙,选材的精当、结构的严密。本文对《烛之武退秦师》精巧的叙事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叙事艺术 语言精妙 选材精当 结构严密 
依据文本体式 挖掘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被引量:1
《中学语文》2020年第21期37-39,共3页潘东明 
【设计思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依照文章的体裁特点,按这一篇文章的体裁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要素构成、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等。因此,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思维、解读方法...
关键词:文章体裁 教学价值 教学设计 解读方法 文本体式 挖掘文本 语文课堂阅读 体裁特点 
聚焦文本关键词句 联结牵引课堂教学被引量:1
《中学语文》2018年第6期10-11,共2页潘东明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各种方式方法,聚焦文本的关键词句,带领学生品读赏析这些关键词句,并由此切入课文,联结牵引教学内容,是其中一个不错的方法。关键词句是文章最关紧要的文字,一般多突出的表现为精彩词句,情感词句...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文本 聚焦 牵引 联结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 
“平常”之文,“奇崛”之思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年第9期54-55,共2页潘东明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奇崛之文。文章严于取舍,精于剪裁,巧于布局,它借题写己,情深志高,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关键词:奇崛 材料选择 材料详略 结构布局 主旨立意 
例谈高中文言文三种教学模型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年第7期37-38,共2页潘东明 
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重点课题“高中语文教学模型研究”(项目编号:JG13275,批准文号: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2013]435号)的部分研究成果
从"言"和"文"的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高中文言文教学比较适用的、在实践中也有相当高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型有三种:先言后文模型,重文少言模型,言文融合模型。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教学模型 先言后文 重文少言 言文融合 
明“体”、明“文”、明“语”、明“生”——浅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6期17-19,共3页潘东明 
中学语文教材多是一篇篇的选文,这些文章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而必须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往往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而另一方面,这些选文多是经典名篇,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也无必要将这...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 “体” “文” “语” “生” 语文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 经典名篇 
谈文学作品的背景价值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44-45,共2页潘东明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关文学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是经常出现的。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背景介绍对文学作品意义的解读,有时是有价值的,有时是没有任何作用,有时甚至是起副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 价值 课堂教学 作品创作 副作用 
浅谈课堂问题的合理预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17-18,共2页潘东明 
综观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的预设总是存在着种种缺陷,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乏味、低效。其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指向不明晰课堂问题应该指向明确、具体。提问指向不明确不具体,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失去方向。然而在实际的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指向 语文 缺陷 
儒法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和借鉴
《菏泽学院学报》2013年第S2期23-24,共2页潘东明 
法家的"法""势""术"思想和儒家的"仁"的观点对班主任工作有重要启示,法、势、术、仁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仁是前提,法、势是基础,术是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88-89,共2页潘东明 
当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采取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文本的方法,即以基于文本的问题为抓手、为纽带,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究、解决,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深透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质疑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阅读鉴赏能力 研究文本 学生讨论 语文教师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