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考版)》

作品数:4861被引量:22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考试(中考版)》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最新期次:2013年7期更多>>
发文主题:中考中考试题语文学习辅导数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崔益林姜秀琴吴培光鞠桂良秦培元更多>>
发文机构: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海安县古贲中学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学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8-10,共3页桑文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州在他的《互动教学》中认为:互动教学是使用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并依赖于对话,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的教学形式。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中使崩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也就是说在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教学 教学形式 课堂情境 大学教授 学生发展 师范 
为你打开一扇对话之门--谈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11-12,53,共3页黄丽萍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
关键词:语文对话教学 “对话” 教学方式 优秀教师 相互作用 有效策略 教育精神 未来教育 
班务工作中的"难得糊涂"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13-13,24,共2页诸卫宏 
在班务工作中,我们常常想让学生明白我们对什么事情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的什么事情都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但“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在有的情况下,我们的“难得糊涂”,可能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难得糊涂” 班务工作 学生 
转变评讲理念 改进评讲方法--浅论语文试卷评讲方法的改进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14-16,共3页胡刚 
试卷评讲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矫正教学的一种课型。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考试工作的延续和深化。做好试卷评讲工作,能真正发挥考试的应有作用。试...
关键词:评讲方法 语文试卷 试卷评讲课 考试工作 语文教学 知识缺陷 反馈信息 考试情况 
化学课堂:寻找有价值的"?"号--关于课堂"提问"艺术的思考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17-18,30,共3页高谷民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多数教师都有感觉: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
关键词:课堂提问 化学课堂 艺术 价值 相互交流 提出问题 课堂教育 教学形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隐"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19-20,35,共3页李秀云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隐性分层教学 身心发展 个体差异 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适时渗透分类思想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21-22,共2页计正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分类思想不象一般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掌握。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特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分类思想 适时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 数学问题 年龄特征 
利用变式,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23-24,共2页任丽芳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使数学课堂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可发展性。笔者认为利用变式教学,能使教师的主导...
关键词:数学思维品质 变式教学 学生 利用 获取知识 思维方式 数学课堂 有机融合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25-26,39,共3页孙彩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感慨学生的“不听话”,不时训斥学生的过错,无可奈何于学生的“屡教不会”,甚至愤怒于学生的“顶撞”……我们“挥豪”、“泼墨”,有时却无济于事,愤怒、焦灼、无奈、伤心、失望,常常让我们心力交瘁。
关键词:留白艺术 语文教学 风流 教育教学 学生 愤怒 
农村小班化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有效教育方式初探
《考试(中考版)》2013年第7期27-28,共2页王元刚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学校教育和家庭的...
关键词:教育方式 小班化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农村 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学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