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

作品数:3778被引量:134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世杰刘子琦周运超周忠发翟国亮更多>>
相关机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建设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滴水是什么——《一滴水经过丽江》解读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23年第13期52-55,共4页秦海燕 王小东 
《一滴水经过丽江》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是以人的游踪为线索,而是以作者“化身”的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作者为何选择一滴水?这滴水是作者的“化身”,还是其他?结合作者创作中的内外因素考量,这一滴水不能单纯说成是作者的“化身”...
关键词:《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 作者的化身 游记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语文建设》2019年第24期76-80,共5页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 比对研究 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 《语文建设》 群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科书 习作教学 寓言教学 《滴水穿石的启示》 
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及评析
《语文建设》2019年第16期35-41,共7页宋运来 孙绍振 
【教学理念】突出说理文文体特点,围绕“相信”一词展开学习。【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课文。课前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流程】一、提取文本要义生读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师相机在“滴水穿石”一词下标着重号。1.选择相近词语师:...
关键词:说理文 课后练习 文体特点 教学流程 十二个 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 滴水穿石 
批判性阅读:让“说理”可信——《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语文建设》2019年第16期41-44,共4页宋运来 
在我国文化的土壤里,缺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传统,在人们的思维素质中,逻辑观念淡薄,批判性思维意识严重匮乏[1]。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往往被忽视。鉴于此,笔者近...
关键词:说理文 批判性阅读 公开课 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缺乏逻辑 思维素质 阅读教学 
找到给学生的那滴“水”——语文教学切入点例谈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9年第6期46-48,共3页魏定芳 
教育界有一个很出名的比喻: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语文主题学习”研究项目提倡大量阅读,“反三归一,质从量出”,“一课一得”。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的“得”才是最有价值...
关键词:“水” 教学切入点 学生 语文 主题学习 授之以鱼 授之以渔 教学实践 
游记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
《语文建设》2019年第4期21-23,共3页林忠港 
寓言是寄托了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各种故事。[1]中国当代寓言学家陈蒲清先生的这个论断,阐明了寓言的两个特点:故事是寓言的载体,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正是因为寓言故事兼具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的特征,所以备受教材编写者的青睐,成为中小...
关键词:寓言故事 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材 教材编写者 中国当代 陈蒲清 思想性 艺术性 
游记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19年第3期28-30,共3页林忠港 
把游记当作抒情散文来教,是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这种做法,是无视游记特征的表现。还有一种现象,虽然把游记当作游记来教,但是仅停留于游记的要素以及作品的信息上,教不出游记的真味,这是无视语文教学特殊性的表现。以上两种现象...
关键词:教学特殊性 内容开发 游记 丽江 路径 八年级下册 抒情散文 教学存在 
从“很不好写”到“别具一格”——《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思考被引量:11
《语文建设》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肖培东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写的一篇散文,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白读文章。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
关键词:丽江古城 教学思考 别具一格 茅盾文学奖 八年级下册 著名作家 语文教材 玉龙雪山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逆情悖理”中见匠心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16年第7期52-54,共3页沈坤林 
初读节选自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不少学生觉得"节奏太慢""叙述啰唆"而缺乏深入探究的热情和动力。在尊重、顺应学生初读感受的同时,教师指出或引领学生发现课文中看似"逆情悖理"、实具匠心的表达之...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快餐式 蒙昧无知 不好看 爱丝 建筑风格 饰花 橡木 使人 米拉 
在问题探讨中看清人性的美丑——《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15-18,共4页刘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探索文本内涵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涵养其追求人性之美的情感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关键词:教学设计 美丑 人性 眼泪 分辨能力 教学目标 文本世界 文本内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