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诗

作品数:84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瞿卫华刘书鹏丘丽勤朱学东汤春霞更多>>
相关机构:通州市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杭县实验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诗赏画 以画悟诗——《塞下曲》《墨梅》组诗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3期48-51,共4页杨春丽(执教) 王红燕(评析) 
一、背诵回顾,赏画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新的送别诗,诗题是《芙蓉楼送辛渐》,让我们一起背诵,一起回味。(生齐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师:今天我们继续畅游国学之海。同学们,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学过两首边塞诗,谁会背?(生...
关键词:边塞诗 送别诗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悟诗 诗题 教学实录 古诗 
为诗配画见客情借画悟诗动乡心——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4年第10期33-37,共5页骆可青(执教) 王崧舟(评析) 
【教学实录】任务一:读诗入画创情境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为古诗配画的游戏。(呈现《登鹳雀楼》和两幅图,一生读诗)先看第一首诗。这里有两幅画,哪一幅适合配这首诗?生:我选第二幅,因为诗里写了“白日依山尽”,画里也有太阳要落山了...
关键词:《登鹳雀楼》 教学实录 古诗配画 创情境 读诗 三年级上册 
借史窥人 寻史悟诗——浅谈语文诗词教学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新智慧》2024年第17期118-120,共3页李嘉璇 
新课标强调通过诵读古诗词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音律美和意境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虽然古诗词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日益重要,但由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古诗文 内容和形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欣赏品位 实践互动 教学策略 音律美 
读诗 悟诗 写诗——以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56-57,共2页邵胜男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瑰宝,短小精练,词藻灵动,意境深远,情感丰沛,既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优秀精髓,更代表了民族精神的深层积淀。研读古诗词,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趣、写作能力及良好语感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诗是情感与文学的交响乐,是...
关键词:学生心灵 古诗词 审美意趣 情感美 中华文化 教学策略 读诗 三年级上册 
抓诗眼 品诗情 悟诗心--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意蕴探析
《中学语文》2023年第3期71-72,共2页史海芳 
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第二年后的作品,诗作内容简单,但却意蕴深刻,抓住诗眼,品读关键字,有利于学生走进诗心,品读诗情,对话诗人。
关键词:《归园田居》 诗眼 诗情 诗心 
品关键词句 想诗中之画 悟诗人之情——《现代诗二首》(四上)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25期24-26,共3页邢天钰 
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语文要素,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单元...
关键词:关键词句 两课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自然之美 边读边想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动情动性品诗悟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
《读与写(下旬)》2021年第10期288-288,共1页吴光鑫 
当下,引领学生熟悉中华诗词歌赋,品味中华经典之味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搭建经典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促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获得审美体验,丰富核心素养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经典诗词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文化自信 
佛语禅思悟诗心--论王先霈的佛教诗学研究
《长江文艺评论》2021年第5期53-56,共4页高文强 
对于“佛教诗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本文而言,佛教诗学是指使用佛教方法观看诗歌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及其批评实践。当然,这里的“诗学”一词按照惯例还可以扩展到“文学理论”这一层面,本文使用这一词时,广...
关键词:王先霈 批评实践 诗学研究 诗学理论 文学理论 禅思 直寻 悟诗 
在诗意语境中读诗、悟诗、写诗——基于要素检测的作业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2021年第13期49-50,共2页林瑜 
一、小小书法家——读诗写字读一读下面的诗,注意读好拼音,并写出与拼音相对应的汉字。(挑战难度☆)温馨提示:这些字就是这一单元要掌握的生字,好好回忆一下,注意把字写正确、端正。
关键词:作业设计 读诗 拼音 温馨提示 生字 
品诗词之美 析地理之因 悟诗人之情
《成才之路》2021年第8期112-113,共2页虞健 马超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将之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体会古诗词传递的情怀。品诗词之美,析地理之因,悟诗人之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有机地融合在一...
关键词:诗词 地理 诗人 科学精神 人文情怀 热力环流 核心素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