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群

作品数:13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语文教学语文理趣情趣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中华活页文选(教师)》《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出语文“三趣”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6年第12期64-65,共2页张来群 
教语文,主要是教出语文“三趣”——情趣、智趣、理趣。情趣、智趣、理趣,分别指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感层次的趣味、智慧智能层次的趣味和理性逻辑层次的趣味。教出语文“三趣”,就是要求教师用富有情趣和美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关键词:情趣 智趣 理趣 语文教学 
记叙文写作的“三种追求”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5年第10期60-62,共3页张来群 
写好记叙文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显得至关重要。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力求达到以形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写景状物 表情达意 典型事例 人物形象 个性鲜明 人生哲理 以情感人 
“体验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张来群 
长期以来,导致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应是“结论教学”,也就是学习过程的缺失。所谓“结论教学”,就是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接受一个结论,而不是让学生参与或经历一个学习活动过程。很多学生是“被学习”“被教育”,没有学习的选...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体验教学法 学习过程 应用 学生参与 结论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目的 
体验性问题设计举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2年第12期22-23,共2页张来群 
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创设一些让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体验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与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 体验性问题 设计 
明明白白教语文——从台湾的一堂语文课说起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2年第11期14-15,共2页张来群 
在接受美学、建构主义、实用主义等主要教育理论的共同"发酵"下,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清晰的,而非盲目的、感性的、模糊的。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面纱"不再神秘,其"真容...
关键词:认知 发现 转变 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7期14-15,共2页张来群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是一门教学艺术,学生思维的闸门要靠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打开。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或者说不能进行高质量的思维。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教学艺术 引导学生 精心设计 教师 
语文课堂呼唤教与学和谐共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0年第6期72-74,共3页张来群 
近几年来.我国正经历着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勃勃生机。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被打破,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和谐共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与学 基础教育课程 语文教师 教学行为 教育观念 
让中考作文“新”光灿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张来群 
德国著名诗人、作家歌德曾说过:“我们必须不断变革创新,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会变得僵化。”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作文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全面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视为重点。那么,考场作文怎样创新呢?
关键词:中考作文 “新” 变革创新 作文教学 创新精神 课程理念 考场作文 顺应 
“三步曲”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金色年华(下)》2009年第3期126-126,共1页张来群 
能在各自的专业内早日成长起来,甚至出类拔萃、独领风骚,可以说,是每一位年轻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情。通向专业成长的道路很多,比如参加优课评比、辅导奥赛、研究课题、钻研考试,等等。当然,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另辟蹊径。笔者在...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三步曲” 年轻教师 奥赛 考试 钻研 师能 
让人文精神之花盛开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9年第3期53-54,共2页张来群 
综观现今的语文教学,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生命的发展。换言之,即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 学生知识 教学活动 工具性 人文性 教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