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作品数:78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主题:老师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师课堂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辽宁教育》《科普童话(新课堂)》《小学语文》《教育科学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堂课,需要有“不讲”的勇气
《辽宁教育》2017年第3期89-90,共2页张晓华 
一堂课,需要讲什么?可能很多老师会说,要立足文本,立足学情,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注意体现语言实践运用,讲学生不懂的,讲对学生有用的。可是,具体到一节课上,我们会发现,有时,"讲"并不那么简单。在一次教研课上,一位骨干教师教...
关键词:堂课 最近发展区 语言实践 三打白骨精 可取之处 知识结构 执教者 蜘蛛精 险恶用心 唐三藏 
让语用更加巧妙地“生成”
《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5年第10期37-37,共1页张晓华 
语文课堂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在实际课堂中,笔者与许多老师一样,常常感觉到注重语用的课堂工具性强化了,教师教学的功利性也更加明显,为了语用而语用,课堂学习少了一些“语文味儿”,也少了一份吸引孩子进...
关键词:语用 “生成” 语文课堂 课堂学习 语言文字 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 教师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起点”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年第10期53-54,共2页张晓华 
《猴子种果树》讲了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也没有主见,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第九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
关键词:课堂教学 第一自然 语言叙述 二至 课堂学习气氛 动态学 自主学习 文本语言 学习主体 备课组 
让词语拥有言说的力量——从王文丽老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谈起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年第5期62-64,共3页张晓华 
北京名师王文丽的课堂总能体现出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给听课者带来颇多启发。近日,观摩王老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对其词语教学的巧妙做法深为叹服。本文撷取其中几个片段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关键词:《鱼游到了纸上》 词语教学 老师 文丽 力量 言说 教学艺术 教学智慧 
让语用更加巧妙地“生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年第9期49-50,共2页张晓华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与许多教师一样,常常感到注重语用的同时,教师教学的功利性也更加明显,为了语用而语用,课堂学习少了一些“语文味儿”,也少了一份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趣味。所以,...
关键词:“生成” 语用 课堂教学 教师教学 课堂学习 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 文字运用 
寓言教学的“要点”突破
《小学语文教师》2015年第9期59-60,共2页凌红 张晓华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寓言的特点。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古今中...
关键词:寓言教学 寓言故事 语文课本 课堂教学 语文能力 严文井 文学家 苏教版 
原来,语文课可以更“好玩”一些——薛法根《雾凇》教学片段赏析
《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5年第9期30-31,共2页张晓华 
怎样的语文课才让学生喜欢?可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在我们给语文课加上各式各样的定语之前,我以为,我们的语文课首先要“好玩”一些。不要太正襟危坐,也不要过于一板一眼,让课堂好玩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会更浓一...
关键词:语文课 教学片段 薛法根 赏析 雾淞 学生 老师 定语 
原来。语文课可以更“好玩”一些——由薛法根老师《雾凇》一课教学想到的
《青年教师》2015年第9期6-7,共2页张晓华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让学生喜欢的甲可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我们给语文课加上各式各样的定语之前,笔者以为,我们的语文课首先需要“好玩”一些。不要太正襟危坐,也不要过于一板一眼,让课堂好玩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 《雾凇》 老师 薛法根 教学 学生 定语 课堂 
激将法里有“讲究”——特级教师薛法根《猴子种果树》一课片断赏析
《青年教师》2015年第8期9-10,共2页张晓华 
近日,观摩薛法根老师《猴子种果树》一课教学,为薛老师低年级课堂浓浓的趣味和语文味而沉醉,也为薛老师智慧无痕的教学艺术而折服。可以说,在这一课“读——听——讲——编”四个教学环节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创意,也充分展现薛老...
关键词:《猴子种果树》 薛法根 激将法 特级教师 教学艺术 学生兴趣 赏析 教学环节 
我们想要一颗怎样的“珍珠”?
《中小学德育》2015年第8期89-89,共1页张晓华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价值倍增。于是,它就用刀子想把黑点刮掉。可是,刮去一层,黑点仍在,再刮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教育方式 中学 小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