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华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海安县曲塘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考题最值问题题设条件错位相减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数学月刊》《数学通报》《数学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在解析几何中如何简化运算
《数学教学》1997年第3期15-17,共3页崔益顺 蒋建华 曹贤波 
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总离不开运算,而学生在答题中往往会暴露出一个倾向性的问题——运算“不过关”.本文将围绕如何简化运算介绍有关的常用处理方法. 一、巧用定义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若能熟练地用于解题。
关键词: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 简化运算 椭圆 几何模型 极坐标系 正方形 代数方法 巧用定义 极坐标方程 
从高考题谈两类数列的联系
《中学数学(江苏)》1996年第4期13-15,共3页蒋建华 
近年来的高考和各地调研、模拟考试中有关数列方面的试题,似乎都突出了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相互之间联系的考查,与此有关的试题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因为这类试题,既能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又可综合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数学思想方法 特殊数列 高考题 理科试题 通项公式 高考试题 类数 等价转化 
有感于高考题中对“阅读、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查
《数学教学》1996年第1期20-22,共3页蒋建华 
近三年的全国高考数学命题改革中有突破,稳定中有发展。其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考查,加强应用问题的考查,便是两大显著的特色。更为引人注目的是1994、1995年连续两年将数学应用问题与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相结合。据有关统计资料及...
关键词:高考题 牙膏 市场平衡 包装成本 数学语言 政府补贴 批发价 题意 数学应用问题 燃料费 
从高考命题谈二次函数条件最值的教学
《数学教学》1993年第2期32-35,共4页蒋建华 
对于二次函数,若将自变量范围缩小到某一特定的区间或附加其它限制条件(如取自然数等),研究相应条件下的最值,则成为中学数学中一种典型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条件最值问题。在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二次函数条件最值...
关键词:二次函数 高考命题 最值问题 化归思想 中学数学 高考试题 已知函数 函数解析式 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 
在构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题中如何选“元”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1992年第4期5-6,共2页蒋建华 吉亚芳 
在解决有关不等式证明或确定变量范围等问题时,善于捕捉题设条件或结论的结构特征,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或逆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形式,构造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再对所得不等式进行恰当的变形,往往能使某些似乎较难的问题“一攻便破”...
关键词:一元二次不等式 题设条件 不等式证明 数学解题 已知函数 解集 变元 反宾为主 一芬 原命题 
试论隐含条件的潜在功能
《数学教学》1991年第6期7-9,共3页蒋建华 曹乐浩 
在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具有干扰性、迷惑性,常给解题带来消极因素。但是,任何事物总具有两重性,隐含条件往往也具有利于人们解题与命题的潜在功能。探究这一功能,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设计与利用隐含条件。
关键词:隐含条件 数学解题 潜在功能 错位相减法 数学问题 迷惑性 解不等式 直线斜率 轨迹方程 最值问题 
在复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数学通报》1990年第10期23-25,共3页蒋建华 
在解决有关复数问题时,一个常见而突出的矛盾:是否设出相关复数的代数形式或三角形式?或从整体考虑,不设而解.学生解题往往是动手就设,导致一设就繁,或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如何打破每解必没的思维定势?
关键词:复数 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关于分类讨论型题的分类
《数学教学》1990年第6期23-25,共3页蒋建华 
分类讨论型题已成为高考中考查考生能力、拉开分数差距的理想的题型与经久不衰的热点.恰当分类、逐类讨论似乎也已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必由之路. 解决分类讨论型题时是否一定要分类讨论?对分类讨论型题可否再行分类?
关键词:分类讨论 诱导公式 绝对值符号 积化和差 换底公式 解题策略 解题过程 解题方法 已知函数 题设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