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学

作品数:1097被引量:109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科敏鲁世明李奇云陆秀媛李润洲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江苏省姜堰中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理导航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英语三维教学目标指导下课堂教学优化之探被引量:1
《文理导航》2015年第4期41-41,共1页李萍 
本文就英语教学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优化作探析,阐述灵活运用策略。通过导学案引导、任务探究和情境互动来活化教学过程,利于增强学生认知体验,促进知识技能生成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 目标 探究 
阅读——开启初中英语学习之门的钥匙
《文理导航》2013年第34期49-49,共1页徐福花 
新课标提出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语言能力,情感体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书...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 三维教学目标 个人情感 口头交际能力 全面均衡 综合素养 语言能力 课内阅读 学习过程 文章阅读 
将情感教育带到物理教学中
《文理导航》2013年第32期44-44,共1页颜廷浩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的反映。人们在与社会的接触、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并且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伟人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 交往过程 课程标准 学习情感 轻核聚变 引力常量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是非观
《文理导航》2013年第12期46-46,共1页张力 
新课标确立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非观问题就是其中的价值观问题。虽然新课标的实行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了很大变换,但是改变最小的还是教师的思想,这也是新课改最难改的地...
关键词:是非观 语文课堂 三维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 学生人格 情感态度 人生道理 价值观 
对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被引量:1
《文理导航》2012年第36期81-81,共1页曹凤侠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完成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三维教学目标,缺一不可。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年龄、生理已接近于成人.但是思想方式、社会阅历、人生理念等方面还显得较为滞后,在高中各...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渗透德育 高中生 思想品德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人生理念 学生健康 德育渗透 
把美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被引量:1
《文理导航》2011年第34期65-65,共1页王晓莉 
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日渐重要,而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犯了轻人文性重工具性的错误,而新课程强调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目标细化分解发现其中情感...
关键词:日常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材 能力的培养 三维教学 目标培养 情感态度 
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思考
《文理导航》2011年第8期25-25,共1页张晓玲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到今天,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调研中,我发现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得不重谈,那就是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教育界,三维目标名头很响,但知晓并不等于重视。很多人...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标的 三维目标 课程改革 理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教育界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理导航》2011年第5期10-10,共1页王新兵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突出STS教育,注重建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中,大多与德育教育有关,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 德育渗透 三维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方式 STS教育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 技能目标 
新课程高中地理“三维”教学之谈
《文理导航》2010年第32期34-34,共1页顾甜甜 
本文是对新课程高中地理的深度、难度、广度等三维教学作探析.旨在通过这样的阐述来说明把握好上述三个雏度之间的有机融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科素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按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深度、“...
关键词:高中地理 深度 难度 广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