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形成

作品数:1197被引量:64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蓉生张世富连建新张小稔张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湖北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德育课程生动起来
《湖北教育》2021年第9期60-61,共2页田敏 
幼儿时期是孩子品德形成、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园所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线,创建了“心中有他人”德育品牌,形成了“五小五会”园本德育课程。随着工作的推进,教师的德育手段由于缺乏创新而难以适应,亟须探索新的策略与方法,来...
关键词:德育课程 养成教育 品德形成 幼儿园德育 德育手段 德育品牌 人格培养 行为规范 
让品德课教学更接地气
《湖北教育》2016年第8期42-42,共1页吴卫东 
《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 《品德与社会》 多媒体手段 品德形成 能力和知识 社会性发展 动态教学 合格公民 课堂组织 行为习惯 
社区德育刍议被引量:1
《湖北教育》2008年第3期54-56,共3页张爱国 
在我国,学校德育长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现实表明,单一的学校德育已经不能适应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别是社区要发挥重要作用,实行社区德育模式。
关键词:社区德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品德形成 学校德育 青少年儿童 共同参与 德育模式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被引量:1
《湖北教育》2005年第4期36-37,共2页张随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
关键词:培养学生 适应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良好行为习惯 品德形成 能力 教学 参与 促进 
品德与社会课应关注学生参与被引量:1
《湖北教育》2004年第23期40-41,共2页孙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
关键词:学生参与 社会课教学 品德形成 社会性发展 综合课程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活动 促进 
课堂因关注生活需要而生动——思品课生活化教学的一点尝试
《湖北教育》2004年第19期45-46,共2页傅俊 
“需要”是学生主动求知的不竭动力,是道德认同的内在动因,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力量源泉。因此,关注学生的需要是我们建构思品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值得讨论的重点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关键词:学生 生活化教学 课堂 儿童生活 教学中 品德形成 主题活动 生动 尝试 反映 
交友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
《湖北教育》2003年第3期45-45,共1页高青 
我们曾经对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分别进行了调查:喜欢在家里与父母一起玩,还是愿意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呢?小班孩子回答爱跟小朋友玩的只占30%左右,而中班孩子则占到60%左右,到了大班达到90%左右。这表明随着年龄增大,儿童更喜...
关键词:交友 幼儿教育 道德教育 自我评价 区角活动 
用好思品新教材 提高教学实效性
《湖北教育》2000年第8期35-36,共2页赵大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思品课教学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任务。纵观当前小学思品课教学的现状,我们感到教学实效不高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课堂教学与开...
关键词:品德形成 小学思品课 教学实效性 高教 课堂教学 学生思想 小学阶段 接受能力 突出 过程 
浅谈教育环境对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
《湖北教育》1999年第Z1期23-24,共2页黄菊 
人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以知为基础,以情、意为中介,以行为外部表现。思想品德的形成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程序,螺旋式循环发展。这一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并且离不开客观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关键词:学生品德 教育环境 品德形成 少年儿童 教师 社会风气 家庭 定向引导 班集体 熏陶感染 
思品课“五程式导学法“试验
《湖北教育》1995年第5期15-16,共2页吴碧海 
为了改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重教轻学、知行分离的倾向,我根据思想品德形成的要求,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学情;通过探索,
关键词:导学法 儿童 思想品德课 思品课 爱家乡 教学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 课堂教学 程式 知行分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