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

作品数:474被引量:13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春艳黄毕年张奠宙徐妍严育洪更多>>
相关机构: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台州市路桥小学扬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湖北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学思一体 学以致用--以《乘法结合律》教学为例被引量:1
《湖北教育》2023年第20期70-71,共2页邓其颖 曾良如 
《乘法结合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乘法结合律的模型,逐步感知计算中的“特殊现象”,发展观察...
关键词: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律 自主探究 学以致用 感知计算 情境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湖北教育》2020年第2期67-68,共2页刘鹏飞 
类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引发猜想、发现结论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性质、法则、定律以及几何图形、数形结合教学、解题方法指导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一、在性质、法则、定律教学中培养小学数学中有...
关键词: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体积公式 长方体 类比推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培养学生 同分母分数 面积计算 乘法交换律 推导方法 长方形 
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九)
《湖北教育》2016年第9期40-41,共2页钱守旺 
策略十七反馈及时,调控到位教学过程是反馈与调控的过程。教育心理学上的所谓反馈,是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获得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1.在师生问答中获取反馈信息师生问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学生学习情况 反馈信息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精心预设 可真 托德 杜郎口中学 新课程 动态演示 
巧用问题,拾级而上——以《百分数解决问题》为例
《湖北教育》2016年第9期63-63,共1页邓霓 
"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变式。难点是分析"单位1"变化后数量的变化。教学中笔者巧妙追问,把大问...
关键词:问题分解 巧设问题 分数问题 数学问题 变式 《数学》 乘法交换律 人教版 数形结合 数学语言 
计算能力提升四要诀
《湖北教育》2016年第8期53-54,共2页杨代新 王月清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内在动力。计算教学相对枯燥乏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对于千篇一律的计算习题,教师要做的是学会整合和灵活变通。新一轮课改避免了原来教材...
关键词:计算能力 情境创设 能力提升 计数单位 课堂气氛 迁移作用 乘法交换律 规范书写 单一性 思维能力 
提供数学材料 引导思维加工
《湖北教育》1997年第4期34-35,共2页丁元清 
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的性质、法则、定律、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一般是按照“特殊——一般——特殊”的过程来呈现的,即引导学生从一些个别的例子中,探究其共同规律,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归纳);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个规律去解决一个一个的...
关键词:引导思维 计算法则 数学知识 形成过程 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 教学中 求积公式 操作实验 乘法交换律 
数学教学“悬念”设置举隅被引量:1
《湖北教育》1995年第10期33-34,共2页谭德辉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但学生学习知识 的主体作用,绝不是来自任意活动或“天生”的兴趣,而是教师有意调动、调节和引导的结果。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内容的特...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三角形 “不平衡” 举隅 认知水平 主体作用 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 乘法交换律 课堂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教简算
《湖北教育》1995年第3期35-35,共1页张明德 欧孝春 
小学数学中的简算、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数的运算性质、数的组成规律,把算式适当变形,使运算过程凑整,从而使计算变得简单、容易、方便。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简算的...
关键词:联系生活 南漳县 小学数学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简便计算 运算性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