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作品数:5622被引量:5954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常华锋张禧谷凤艳王春杨庞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基于课堂生成的提问与追问分析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年第2期7-9,共3页张春莉 姜国伶 程圆圆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到课堂中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将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教师...
关键词:课堂生成 追问 提问 课堂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本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个性化 教学呈现 
学生评价的“4W”解读
《今日教育》2013年第3期52-54,共3页朱庆环 
“卓越课堂”的建构 检验“卓越课堂”的试金石是看学生是否全面发展。至少要考虑以下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本,二是教育教学中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学生评价 课堂教学改革 解读 以学生为本 全面发展 科学评价 教育教学 
学校德育中的教师人文关怀困境探析被引量:1
《中国教师》2011年第24期61-63,共3页王颖 
在学校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德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我国传统德育中,教师作为道德权威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现代的道德教育理论与道德实践中,随着“学生中心”“以学生为本”“关怀学生”等观念由理论向实践的演进...
关键词:人文关怀 学校德育 教师 “以学生为本” 困境 道德教育理论 道德实践 德育过程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被引量:11
《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86-88,共3页戚家勇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首要的是坚持育人为本,树立人人成才的培养目标;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工作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以学生为本 成长成才 
爱生学校的校长应具有的素质
《中小学校长》2009年第2期8-9,共2页毛亚庆 
“爱生学校”(Child—Friendly School,简写“CFS”)项目的实施旨在推进项目地区学校创造一个以学生为本,处处表现热爱学生的学校环境。爱生学校要求校长和教师要清楚理解儿童权利,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特...
关键词:学校环境 爱生 校长 以学生为本 素质 儿童权利 热爱学生 教育观念 
课堂文化的构建应以学生为本
《小学语文》2008年第12期57-57,共1页李春虹 
《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9期刊发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攀峰副教授的《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一文。文章指出,课堂文化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对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学生智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关...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课堂文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智慧 发展方式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被引量:1
《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7期19-20,共2页刘敏 林源 
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阐述传统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入手,论述了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标准 以学生为本 
学校建设要以学生为本
《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54-55,共2页钱志亮 
关键词:学校建设 以学生为本 教学环境 地理位置 校园布局 教室环境 
建立课程的动态机制被引量:9
《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10期13-16,共4页康健 
课程改革的重心应从关注内容转到建立动态的发展机制上。其依据为:人的发展规律、普及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校本课程等。
关键词:校本课程 以学生为本 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 普及教育 课程改革 规律 动态 发展机制 知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