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

作品数:27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考科第理科数学三点共线圆锥曲线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中小学数学(高中版)》《中学数学教学》《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平和中透新意 基础中显能力——2017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与启示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7年第7期27-29,共3页黄海波 许晓天 
2017年天津市数学高考试题以教育部《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本市高考《考试说明》为准绳,立足教情和学情实际,科学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和潜能,突出反映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
关键词:数学高考试题 天津市 试题评析 新意 能力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数学素养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1题的探究与思考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7年第2期51-53,共3页黄海波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第21题是:设函数f(x)=ax^2-a-lnx,其中a∈R.
关键词:理科 四川 高考 
巧构三点共线,简证向量问题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52-53,共2页黄海波 
2015年安庆市重点中学高三联考理科数学一道填空题是:已知O为△ABC的外心,AB=6,AC=10,AO=xAB+yAC且,2x+10y=5,则cos∠BAC=.文[1]先利用三角形外心的特征,借用垂径定理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给出了该题的两种解法,并由此以三角形...
关键词:三点共线 向量问题 向量数量积 三角函数值 理科数学 高三联考 重点中学 几何意义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1题的探究与思考被引量:1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10期57-58,共2页黄海波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第21题: 设函数f(x)=ax2-a-Inx,其中a∈R.
关键词:理科数学 四川 高考 
一道2015年安徽高考题的背景分析与深入探究
《中学数学教学》2016年第4期50-51,63,共3页黄海波 
2015年安徽高考理科填空压轴题第15题是: 设x^3+ax+b=0,其中a、b均为实数,下列条件中,使得该三次方程仅有一个实根的是___(写出所有正确条件的编号).1a=-3,b=-3;2a=-3,b=2;3a=-3,b〉2;4a=0,b=2;5a=1,b=2.该题以实系数的三次方程...
关键词:高考题 数形 三次函数 函数性质 分类讨论 三次方程 恒成立 二次项系数 判别准则 分布问题 
解决空间翻折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解答一道单元检测题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16年第6期21-22,共2页黄海波 
2015学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必修2)》[1]单元卷三第16题是: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为DC的中点,F为线段EC(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K为垂足.设BK=t,
关键词:单元测试 平面图形 命题者 三点共线 正弦定理 福建省宁德市 在原 构思精巧 余弦值 正切值 
有心圆锥曲线一个统一性质的简洁证明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16年第4期45-45,共1页黄海波 
文[1]从有关抛物线的一道高三联考试题出发,推广并证明了抛物线的一个性质,即文中的性质1.接着,作者将该性质类比到椭圆和双曲线,得到性质2和性质3.文[1]指出“该定理证明篇幅太长,本文不证”.笔者认为,给出一个新的命题而不...
关键词:统一性质 定理证明 有心圆锥曲线 简洁 联考试题 平面几何 抛物线 双曲线 
活用一个恒等式 巧妙解答数学题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黄海波 
本文举例说明利用①、②式(或结合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来解决不同背景下的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数学题 恒等式 解答 活用 均值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 举例说明 数学问题 
2015年山东卷第21题的新解
《数理天地(高中版)》2015年第10期21-21,共1页黄海波 
题目 设函数f(x)=ln(x+1)+a(x2-x),其中α∈R。
关键词:高中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2015年 山东卷 
崇尚理性精神 揭示思维过程——“平行关系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被引量:1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5年第6期32-36,共5页黄海波 侯曙明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判定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研究的开始,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合情推理、探究说理、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关键词:平行关系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教学评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