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花

作品数:11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更多>>
发文主题:品德《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新课程(小学)》《基础教育参考》《新课程学习(中)》《福建教育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巧用绘本资源 提高课堂实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福建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84-85,共2页苏淑清 林爱花 
福建省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开放性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编号KCX2021-086)的研究成果。
绘本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的一个主要栏目,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教学时可巧妙运用教材中的绘本资源激趣导入新课、设疑组织讨论、引导辨析明理、实施情境教学、开展动手实践,提高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绘本资源 课堂实效 
那些学生“教”我的事
《福建教育》2018年第30期60-61,共2页林爱花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8开放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儿童“美的品德”的教学研究》实践成果,课题编号:MSX18030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儿童是成人之父,是儿童成就了成人。"的确,作为教师,当我们走进儿童的世界,就会发现他们有自己的智慧、独特的行为与奇妙的思想。同样,教师如能清楚儿童是教育教学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就能基于儿...
关键词:“教” 儿童研究 《童年的秘密》 学生 教学主体 教育教学 蒙台梭利 教育学家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微探被引量:1
《新教师》2017年第6期68-69,共2页林爱花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性课题之“审美化的品德教学研究”KCX2013102的研究成果
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指出,"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何为审美?审美的科学解释为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呢?笔者认为,德育课程教材是师生教学互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互动 品德与社会 精神哲学 发现美 德育课程 刘晓东 温州鞋业 思辨能力 自主学习 
对接家庭生活,自主建构思维——以《我的家人》第一课时为例
《福建教育》2016年第48期49-51,共3页林爱花 
今年开学后,拿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便认真翻阅了起来。较《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取消了原来的三级标题,采用“单元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话题”的基本架构,每一个教学话题的内容都立足儿童视角,比原有的...
关键词:自主建构 家庭生活 《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上册 对接 课时 思维 教学主题 
浅谈生态体验视野下的品德课堂教学
《福建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14-16,共3页林爱花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生态体验的品德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MJYKT2014-117)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刘惊铎教授在《德育学教程》中从生态现象分析人手揭示其中的道德问题,首次提出把“生态意识、生态行为”列为我国学校德育的长远目标。21世纪初,刘教授又在其著作《道德体验论》中将“生态”领悟并提升到“三重生态...
关键词:生态体验 课堂教学 品德 视野 道德问题 生态意识 生态行为 未成年人 
情景剧教学应用于品德课堂的思考
《福建教育(德育)(F版)》2015年第7期87-88,共2页林爱花 
【案例】我校廖桂兰老师在教学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送你一个微笑》一课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知识链接及师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基础,设置体验活动。课伊始,为了让学生深切地理解“微笑”的含义,她利...
关键词:教学互动 知识链接 《品德与社会》 体验活动 情感基础 知识结构 伙伴们 摇摇头 灌输者 自我反省 
七色的阳光七彩的校园——安溪县第七小学“七彩”走廊文化散记
《福建教育(德育)(F版)》2014年第6期17-19,共3页林爱花 
七彩朝霞的辉映下,安溪县第七小学教学楼的“厚德致诚博学衍新”八个校训大字熠熠生辉,昭示着这所学校的灵魂和追求——教育有道德修养、做事做人一本诚心的合格小公民;培养知识丰富、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追梦人。
关键词:第七小学 安溪县 走廊文化 散记 校园 阳光 道德修养 全面发展 
活用 善用 巧用——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被引量: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116-117,共2页林爱花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课...
关键词: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标准 社会性 生活化 品德 教材编排 学生作品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有效收集运用资料被引量:1
《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8期70-71,共2页林爱花 黄焕澜 
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教材呈现的往往只是几张图片、几段文字说明等代表儿童生活的简单“范例”,并不能作为知识的载体来让教师传授。因此,如何充实教学内容,
关键词:收集 学生 新课程改革 儿童生活 文字说明 教学内容 学科 品德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被引量:1
《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3期57-57,共1页林爱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德育 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过程 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 人生态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