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计算

作品数:135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有昌潘小福孙永华刘晓婷高敏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教学(数学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那些“规定”,究竟是怎么来的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5年第3期68-69,共2页顾瑶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和感受算法的来源和必要性。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这样进行。一、初步探究,感受在计算不进位加时可以先从个位算起,也可以先从十位算起比如,在教学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
关键词:计算教学 体验和感受 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 初步探究 必要性 空间和时间 
如何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既有趣又有效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4年第4期67-67,共1页郭斌 
要让学生在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既感觉有兴趣,又能有效地进行练习,可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观察分析,发现规律课件出示:15×15,23×27,42×48。1.算一算。快速列竖式计算上面几题,然后说一说42×48的计算过程,并说一说在列竖式计算...
关键词: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件 竖式计算 说一说 有趣 兴趣 观察分析 
这样算真简便吗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年第12期19-19,共1页周峰 
最近听了三节“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尝试计算、阐述算理环节,对于4×120,学生出现了三种算法:12×4=48,120×4=480;(记为方法1)竖式计算;(如图1,记为方法2)20×4=80,100×4=400,400+80=480。(记为方法3)在交流算理之后.
关键词:算理 三位数 竖式计算 
“以理驭法”提高学生的计算素养--以六年级“计算复习”为例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年第10期69-70,共2页张哲 
这是一节六年级“计算复习”课。课伊始,授课老师先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进行回顾整理,然后出示了以下三道计算题:3722+16、3.722+1.6、12+13,分别由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前两道题学生都是列竖式计算)。练习后,老师...
关键词:授课老师 计算题 板演 练习本 四则运算意义 六年级 复习 竖式计算 
必须从个位算起"和"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年第9期69-69,共1页刘超 
两位老师在小结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规则时,用了不同的表述。甲老师说"必须从个位算起",乙老师说"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表述不同,教学流程自然也不同。甲老师在讲解时,对竖式计算的法则甚至有些"苛刻",从"必须"二字可见一斑。乙老师在...
关键词:退位减法 老师 教学流程 竖式计算 具体探究 三位数 
到底够不够除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年第11期57-57,共1页张哲 李付晓 
这是一节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课,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73÷35。在列竖式计算时,老师问,用前两位“27”除以35,够除吗?几乎所有学生都说不够除。正当往下进行时,突然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够除。”老师愣了一下,显然她没...
关键词:数学成绩 计算课 老师 两位数 竖式计算 四年级 
怎样理解“简便”竖式中余数的含义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年第10期59-59,共1页谢姣 
一、独立尝试笔算,提出“余数”问题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840÷50,展示学生作品(如图1-图3)后,提问:应用简便方法计算后,余数应该是4,还是40?你能验证吗?
关键词:余数 竖式计算 简便方法 
抓核心,立结构,提升运算能力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年第11期41-44,共4页付春红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缘起在一次对一年级学生的调研中,不同学校两个班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和思考。调研题目:(如图1)要求:自己想办法找到结果。对于调研对象,我们的要求是:已经学习过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但百以内较大数的口...
关键词:课堂学习 调研题目 一年级学生 数的认识 运算能力 调研对象 竖式计算 校内 
合理不合理,学生说了算被引量:1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年第11期67-68,共2页沈强 
类似话题中的试题在我区测试卷中也出现过,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列竖式来计算的,只有少部分学生是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计算的。何为合理的方法?从教师对题意的理解角度来看,其合理的方法是指需要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和除法...
关键词:乘法运算定律 测试卷 竖式计算 认知角度 不合理 
带着问题做教材研究——从竖式计算的“标准形式”带来的困扰谈起被引量:2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年第4期46-49,共4页刘晓婷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变革了传统的严格按照科学体系展开的方式,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也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题材广泛、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此外,在"一纲多本"制度下,教材由"圣经"变成了"工具和材料"[1],...
关键词:教材研究 标准形式 一线教师 数学教材 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 科学体系 生活经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