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

作品数:2181被引量:32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山肖俊宇李斌朱达辉黄勇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语文教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联结·比较·转化:高年级文言文“体味”之方--也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的教学实施
《小学语文教师》2022年第10期46-47,共2页王红霞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由北宋文学家苏所作。短文通过一位牧童基于劳作经验对蜀中杜处士极为珍爱的戴嵩名画《斗牛图》提出质疑,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
关键词:教学实施 统编教材 文言文 哲理性 高年级 六年级 可读性 
聚焦奇人奇事 体味各色人生——《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2021年第7期158-160,共3页徐文超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猜人物”“读封底”等方式,回顾书中奇人奇事,整体把握整本书的内容。2.通过研读目录、品读片段,感受故事中奇人们的拿手绝活和传奇故事,体会奇人之奇,体味俗世奇人们的各样“活法”。3.感受小说鲜明的语言特...
关键词:汇报课 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传奇故事 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俗世奇人》 整体把握 
关注文本的“空白”,体味构思的精巧
《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7期144-146,共3页陈政 
汉字的书写是“留白”的艺术,好的文章也是“留白”的艺术。文本的“空白”往往体现着作者构思的精巧。钱理群先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作了十分简明而又深刻的阐述:习作时,是先有写什么的想法和冲动,再考虑怎么写;而阅读,却是一...
关键词:“空白” 文本 体味 阅读教学 “留白” 钱理群 艺术 文章 
借古习今,体味语言的妙处——《匆匆》选段教学偶得
《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车霞萍 
教过好几届六年级学生,对《匆匆》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学习并非难事,唯独对这一段学生总有些模糊:
关键词:《匆匆》 教学 语言 体味 六年级 学生 学习 课文 
体味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徐燕南 
【案例】《猴王出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生:(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关键词:语言魅力 经典名著 体味 《猴王出世》 五年级 人教版 
多一番斟酌,多一点体味
《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11期54-54,共1页周莲 
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揠苗助长》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等关键词体会了农夫的心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这句话。
关键词:体味 《揠苗助长》 引导学生 三年级上册 自言自语 人教版 教学 朗读 
深入辨析,体味严密之美
《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4期55-56,共2页周乐 
【案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第九册中一篇典型的说理性文章。围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一启示.课文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文中所举的三则事例看似寻常,其...
关键词:体味 异中有同 苏教版 多层次 
体味言语意图、内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松鼠》
《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罗才军 
《松鼠》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一篇文章,与本组其他三篇课文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语言更为活泼、情趣越发盎然,是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又叫科学小品)。作者布封,素以描写动物的“人性化”“人格化”著称,在《松鼠》中...
关键词:《松鼠》 意图 言语 体味 内容 略读课文 人教版教材 “人性化” 
读出其中味——《检阅》文本细读和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3期38-39,共2页崔巍青 
[文本细读]《检阅》(人教版三下)是一篇很值得好好体味的课文。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活.文中的语言特色鲜明,文中的感情真挚动人。如何让学生体味出个中滋味,唯有读,细细品读,反复研读,才能真正教有所得,学有所获。细读两个场景这...
关键词:文本细读 《检阅》 教学策略 语言特色 人物个性 感情真挚 人教版 体味 
指导阅读 体味美感——我教低年级学生学古诗
《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4期80-81,共2页荣建英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事倍功半;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古诗教学 指导阅读 美感 体味 阅读教学 事实证明 年龄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