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作品数:2177被引量:51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邵建新刘吉才张志先陈力丹马建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学生享受“推敲”之趣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33期51-52,共2页顾中华 
作文中特别能显示功底的莫过于用文字恰当地形容各种生活现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看你能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捕捉素材的触角,同时还要从自己的文字库中寻找、斟酌,选择恰当、生动的文字来形容,说出心中最想表达的意思、感觉、判断...
关键词:语言文字表达 真情实感 文字库 捕捉素材 推敲 王安石 
给学生种下一颗“推敲”的种子
《小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18期70-71,共2页张宏玲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美丽的秋天"安排了四篇课文。"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优美的单元导语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秋天。秋天,是天高云淡,是金桂飘香,是果实累累。秋天在诗人眼中是"最是橙黄橘绿时"...
关键词:单元导语 霜叶红 天高云淡 小树叶 二月花 统编本 推敲 三年级上册 
推敲词语可以这样教——以《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35期24-24,共1页陈春霞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阅读教学主要是关于语言实践的教学,只有立足文本,对学生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用词的生动和语句的精妙之处。文本中...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实践 阅读目标 关键词句 立足文本 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 
咬文嚼字:习作评改的好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期45-46,共2页蒋成荣 
咬文嚼字、锤炼作品的佳话古今中外流传甚多。通过咬文嚼字评改作文,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语文实践。这里,咬文嚼字的“咬”“嚼”就是推敲、斟酌、辨析、体悟、鉴赏等意;
关键词:咬文嚼字 习作评改 语文实践 语文素养 作文 学生 推敲 
磨课先磨“题”
《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1期36-37,共2页刘吉才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重视,磨课已逐步常态化。大到对外展示的评优课,小到平时的教研课,上课...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 教师团队 集体智慧 常态化 评优课 教研课 推敲 
对《推敲》一课三种随文练笔设计的深度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48-49,共2页葛乃和 
在教研组“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三位教师都执教了《推敲》的第二课时,他们在教学中都设计了随文练笔,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及不同的练笔时机,给予听课者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随文练笔 《推敲》 设计 教学研讨活动 教法 同课异构 教学目的 教学策略 
发现 推敲 联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一)
《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3期35-36,共2页樊庆侠 
一、有意思的引入语师: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刚开始读课文的时候,我和同学们感觉一样,总觉得课文没意思,但一想作者是茹志鹃,她可是一位大作家,她的女儿王安忆也是当代的一位大作家,便又读了好几...
关键词:教学实录 宋庆龄 推敲 樟树 故居 意思 课题 课文 
问题链设计的主要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8期45-46,共2页张绯雷 
首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处理教材。不论是从正面或反面设计问题,均要求构思严谨,反复推敲。只有摸清学生实际,透彻理解教材,掌握丰富的材料,明确提问的目的性,才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
关键词:设计问题 问题链 教学目标 学生实际 教材 目的性 提问 推敲 
超越文本 当先守住“根本”——兼评《“我不喜欢那个牧童!”》
《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22-22,共1页杨卫东 陈冬冬 
翻开《小学教学设计》(上旬·语文2009年第8期),《“我不喜欢那个牧童!”》一文的标题吸引了我。笔者赞同邓老师对课堂生成的理解,然而,细细推敲,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商榷:
关键词:超越文本 牧童 《小学教学设计》 2009年 课堂生成 语文 老师 推敲 
质疑“把家常课上成精品课”
《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7期14-14,共1页李国亮 
时下小学语文界打出了一句口号,名为“把家常课上成精品课”。细细推敲这句话的背后,感觉这一提法是不恰当的,尤其是不太现实。
关键词:精品课 小学语文 推敲 提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