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

作品数:3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胶州市实验小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师苏格拉底阅读教学教室雁阵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教育》《黑龙江教育(小学版)》《山东教育(小学刊)》《内蒙古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生笑了——《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
《山东教育(小学刊)》2011年第6期32-32,共1页石英 
【片断一】《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缠足’...
关键词:孙中山 教学反思 陋习 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 中国民主革命 讲读课文 教师提问 
“老师,你的包!”
《内蒙古教育》2010年第17期42-42,共1页石英 
那天下午放学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虽然不大,但地面一会儿就湿了。放学后,我来到办公室里批了一会作业,就要离开时却忽然发现,我的包忘在了教室里,所有的钥匙都在包里。我急忙跑到教室一看,教室已经锁门了。怎么办?我的自行车...
关键词:老师 办公室 教室 自行车 钥匙 
课堂教学教师三“要点”
《中国教师》2010年第S1期388-389,共2页赵秀红 石英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的行为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要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倾听学生 引导学生 课堂学习 手术中 刘伯承 要点 生命成长 学习活动 
“一塌糊涂”与“饱满”
《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60-60,共1页石英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教师要时刻注意锤炼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教师具有敏锐的语感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训练点,才能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语言文字 语言理解 敏感性 训练点 学生 教师 才能 祖国 
活化思维之我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年第10期29-30,共2页宋娟 石英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要在师生的对话里、学生的质疑中、教师的点拨下活化思维,以达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下面结合三则案例谈一下自己的一管之见。
关键词:发展思维能力 活化 语言能力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总目标 新课标 对话 
将泪水和汗水化作……
《内蒙古教育》2009年第5期1-1,共1页石英 孟兆山 
雪川是日本17世纪赫赫有名的高僧和画圣。他幼时家贫,迫不得已进山当了和尚。由于酷爱画画,雪川常因专心致志学画而耽误了念经,而且屡教屡犯,一再触怒长老。
关键词:教师 教育事业 教育发展 教育工作 
美和自然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年第21期1-1,共1页石英 孟兆山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了1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
关键词: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上的引导误区及对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8年第11期42-43,共2页石英 司朝霞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可...
关键词:语文课堂 引导者 误区 教学过程 知识传授者 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学生发展 
“冒”出的语文味——以蒋军晶的《趵突泉》为例
《内蒙古教育》2008年第23期28-29,共2页石英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小学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们都在呼吁: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深圳市语文教研员、副教授程少堂曾经提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
关键词:语文课 《趵突泉》 语文教研员 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过程 生命体验 师生关系 
“祁黄羊是偏心眼儿吗?”——教师课堂引导缺失例谈
《内蒙古教育》2008年第13期58-59,共2页石英 
《祁黄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举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祁黄羊》 课堂引导 教师 小学语文教材 思想境界 人物形象 第八册 苏教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