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美

作品数:1323被引量:56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雪星周善东温坚杨元韡何开岩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张家界立方石业有限公司赤峰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试周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美与数学的对称
《考试周刊》2019年第36期79-80,共2页吴茎洁 
学会审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在对美的感受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增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数学的美主要包括简洁美、对称美、周期美、和谐美。本文就数学对称美从教材、试题出发,浅析教材、试题中数学定理、公式、函数、几...
关键词:对称美 数学公式定理 函数 几何 折纸 
浅谈中学数学的对称美
《考试周刊》2018年第55期91-91,共1页宋丹丹 
数学自身是理性思维和想象力的结合体,数学美是集科学与艺术美为一体,主要包括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在数学史中,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数学之美,学会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其中对称美是数学美中最显...
关键词:中学数学 代数 几何 对称美 
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 第十三章 轴对称
《考试周刊》2016年第11期61-61,共1页蒋积香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十三章第一节轴对称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之前学过了全等三角形部分的内容,现在对轴对称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意义,并且能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 轴对称图形 教学效果 人教版 平分线 教材分析 对称美 情境创设 三章 空间观念 
感悟动态的数学美
《考试周刊》2015年第85期64-65,共2页王晓萍 
数学中有诸多美学因素:对称美、简单美、奇异美、和谐美、力量美等,只有在动态的过程中,这些美才能被展示到极致.
关键词:对称美 简单美 奇异美 和谐美 力量美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试周刊》2015年第66期79-79,共1页张玲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把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 自我体验 我爱 最近发展区 教学游戏 课堂气氛 学习信心 对称美 愉快学习 
对初中数学文化价值的案例分析
《考试周刊》2015年第54期73-73,共1页高军民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比数学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数学知识的提高与升华。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出现了脱离社会的孤立主义倾向,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数学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进入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文化 中小学课堂 案例分析 教育工作者 教学过程 数学之美 对称美 数学问题 第一课 毕达哥拉斯定理 
用故事写人教学随想
《考试周刊》2015年第52期36-36,共1页钟大海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每一个学段对写人的要求都不相同。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也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小学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用一两件事情写人物的特点。针对每个年段所要发展的语文素养有所不同,我校特制定了每一年...
关键词:人物形象 内心活动 外部表现 次要人物 写作对象 主要人物 告诉我 去问 不知道 对称美 
浅论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5年第50期77-77,共1页赵宝 
数学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系统整理和灵活运用数字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数学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从“讲授式”到“指导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
关键词:自学能力 数字知识 讲授式 指导型 对称美 学习能力 外围环境 学习效率 学而不思则罔 民主平等 
浅议如何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考试周刊》2015年第46期80-80,共1页刘建平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造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 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美 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 对称美 课堂用语 课堂气氛 数学现象 数学教学 
激“趣”导学,促进发展
《考试周刊》2015年第6期71-72,共2页刘细中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样数学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学 抑制状态 导课 教学效果 知识形成过程 面积单位 几何教学 数形结合 对称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