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化积公式

作品数:3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永华刘旺林陈勤张光强孙志东更多>>
相关机构: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竹溪县实验中学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安徽省青阳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高中数理化》《中学生数学(高中版)》《数学教学研究》《中学物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注教材变化 重构课堂教学——以“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为例
《福建中学数学》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沈玲丹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发布了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其中提到的课程目标包括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以下简...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 积化和差 教材结构 数学运算 数学核心素养 新教材 重构课堂 课程目标 
和差化积公式与积化和差公式的运用被引量:1
《高中数理化》2023年第17期44-45,共2页杜海洋 
在2019年版的高中数学教材修订中,重新增加了“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例如,在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第8.2.4节“三角恒等变换的运用”中,明确给出了上述公式.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5.5.2节给出部分的推导过程,其后在练习给出证明.本...
关键词:积化和差 高中数学教材 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函数 应用公式 
一道浙江大学自招试题解法的深度探究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22年第2期24-25,共2页孙志东 
一、原题呈现题目(2019年浙大自招数学试题)已知α=π/7,求cosα−cos 2α+cos 3α的值.二、解法探究思路一(利用和差化积公式)根据α=π/7,求cosα−cos 2α+cos 3α的值,即求cosπ/7+cos 3π/7+cos 5π/7的值.
关键词:解法探究 浙江大学 数学试题 深度探究 试题解法 原题 和差化积公式 
来自课后探究题的教学灵感--“和差化积公式”几何证明的教学
《数学通讯》2021年第18期16-19,34,共5页倪小玲 陈碧芬 
本文利用复制式为主的数学史融入方式.选取“和差化积公式”的几何证明进行探究教学.并基于案例分析提出数学教学中值得考虑的方面:数形结合,构建几何与代数的关联;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主体性和参与度;以问驱动.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拓...
关键词:直观想象 数形结合 和差化积公式 
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在解高考题中的应用
《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8期3-5,共3页董立伟 
研究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在三角函数解析式转化、三角求值及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 三角函数 高考题 应用 
悄然兴起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
《中学生理科应试》2020年第12期17-19,共3页甘志国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滚动立项课题“数学文化与高考研究”(课题编号FT2017GD003,课题负责人:甘志国)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上世纪的高中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下同)它们是以公式的形式给出的,并且运用广泛,高考时也运用较多(并要求熟记这些公式).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它们虽然也是教科书上的公式,但在高考时不要求记忆这些公式(在高考试卷的开头总是给...
关键词:积化和差 高考试卷 九十年代 高中数学教科书 人教版 和差化积公式 
对“一道中考模拟题的探索历程及反思”的再探索被引量:1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8年第9期34-35,共2页李颂 
最近笔者认真拜读了《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7年第11期马先龙的“一道中考模拟题的探索历程及反思”一文,深受感触.解法1设二元辅助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然后用整体换元法求解.解法2也是设二元辅助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余弦...
关键词:模拟题 反思 中考 《中小学数学》 辅助未知数 整体换元法 和差化积公式 勾股定理 
深入认识和灵活运用和差化积公式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15年第7期18-21,共4页袁素群 
单位圆是研究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正是有了这个工具,才使得用几何形式表达的三角公式转化为用代数形式表达的三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具有一定的几何背景与意义.从几何的角度来看和差化积公式,对该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
关键词:和差化积公式 几何形式 数学思维能力 三角公式 三角函数 代数形式 几何结构 解题能力 
2012年高考数学四川理科卷第12题的再探究
《福建中学数学》2013年第7期17-19,共3页田富德 
在文[1]中李真福先生提到“因为下面的‘解法1’,所以众多师生认为该道高考题有超‘纲’(即高考考试大纲)和超‘标’(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两重嫌疑,是一道劣质题。其根据是按高考考试大纲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差化积公式不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高考题 理科卷 四川 和差化积公式 考试大纲 学生记忆 高中 
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陈海军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
关键词:三角恒等变换 和差化积公式 积化和差公式 正切公式 半角公式 两角和 二倍角 正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