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丕芬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学设计函数单调性高考数学几何体教学思考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数学研究》《上海中学数学》《新课程评论》《中学教研(数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式非对称结构的处理策略——以2023年新高考Ⅱ卷第21题为例
《中学数学研究》2024年第9期59-60,共2页蒋亚军 周丕芬 
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ZX2021062);宁波市第七届中小学(幼)课程与教学专项个人课题(2022KJ135)阶段性成果.
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常用设线法,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韦达定理来处理关于x_(1),x_(2)(或y_(1),y_(2))有关的对称式,例如1/x_(1)+1/x_(2),x_(1)y_(2)+x_(2)y_(1)等结构.但命题者为更好地考察数学运算素养...
关键词:命题者 一元二次方程 非对称结构 处理策略 韦达定理 对称式 直线与圆锥曲线 高考 
记2019年浙江高考第21题的研习经历
《中学数学月刊》2020年第5期56-59,共4页周丕芬 徐春波 
遇到"好题",特别是对"好题"经历一番备尝艰辛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对笔者而言好比如获瑰宝、如沐春风.在对2019年浙江高考第21题解析几何问题的研习过程中笔者深有感触,能将亲身经历的解题和反思过程写下来,之于笔者是一种释然、一种乐趣....
关键词:正半轴 抛物线 三点共线 
促进概念理解 提升核心素养——基于“融通”策略下《函数单调性复习》教学设计
《新课程评论》2020年第2期75-81,共7页周丕芬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站在系统的高度上,充分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理解上的结构化、网络化,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教学设计以"融通"策略为指导,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概念"融通"、技能"融通"、思维"融通",旨在培养...
关键词:单调性 教学设计 融通 策略 
类比为桥 自然生成——“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被引量: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1期78-80,共3页周丕芬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向量教学由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实例进行抽象,并借助已有知识的类比,使学生抽象出与向量相关的基本概念。在此过程中,体会向量与数量的联系与区别,感悟类比思想的合理应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式化定义的生...
关键词:向量 类比 教学设计 
文科的韵味,理科的深度——2018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评析及教学思考被引量: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10期59-62,共4页冯斌 周丕芬 
2018年高考数学浙江卷是浙江省实施高考改革“选课走班,不分文理”后的第二份高考试卷,试卷体现了“文科的韵味,理科的深度”特色,并进一步体现素养导向。
关键词:浙江省 高考 教学思考 韵味 文科 数学 理科 试卷 
例说数学中的合情推理被引量:1
《上海中学数学》2012年第10期41-43,共3页周丕芬 杨樟松 
所谓合情推理,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逻辑和直觉各有其必要的作用,唯有逻辑能给以可靠性,这是证明的工具;而直觉则是发明的工具...
关键词:合情推理能力 说数学 逻辑推理能力 高考数学试题 数学活动 独具匠心 数学家 可能性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2012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数列题赏析
《中学教研(数学版)》2012年第8期18-19,共2页周丕芬 王晓明 
例1设S。是公差为d(d≠0)的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关键词:数学高考 数列题 浙江省 赏析 情理 前N项和 等差数列 
由斜二测画法得到的直观图若干性质被引量:2
《上海中学数学》2009年第9期39-40,共2页周丕芬 
在人教A版数学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中,平面图形经斜二测画法后得到其直观图,笔者尝试从图形变换的角度对此直观图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新性质.
关键词:斜二测画法 直观图 性质 平面图形 图形变换 几何体 数学 
浅议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压轴题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9年第8期41-43,共3页周丕芬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推进,作为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的高考引起了每个高中教师的关心,尤其是浙江第一年的新高考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新高考理应关注新课改,顺应新课程,把新课程中的新知识、新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高考理科 浙江省 压轴题 函数单调性 高中教师 中学数学 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高效提问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8年第4期8-9,共2页杨樟松 周丕芬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具体目标.张乃达在《数学思维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数学思维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 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 提问 交流能力 提出问题 数学思维 国家教育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