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内容

作品数:150被引量:12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汪琼许丁铃孙夏南凌志朱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安庆市高琦小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解读《秋天的怀念》
《中学语文》2025年第6期78-79,共2页刘琴 
解读《秋天的怀念》可以从言语内容及言语形式两个角度切入。《秋天的怀念》的言语核心内容是“懂”与“不懂”的错位。围绕着这种错位,分析“懂”的细节描写、“不懂”的叙述视角、“不懂”到“懂”的变奏结构等言语形式,可以理解史铁...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 言语形式 言语内容 解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层次、专题与言语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37期36-38,共3页汲安庆 冯小菲 
文言文比较阅读,该聚焦哪些层面、如何择定比较专题、比较阅读该指向何方,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李黎老师的这节教学课例,恰好回应了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1.文言文比较阅读聚焦的层次文言文比较阅读该聚焦哪些层次?笔者认为...
关键词:言语实践 言语形式 教学课例 文言文 言语内容 阅读 聚焦 层次 
读者
《语文学习》2024年第9期1-1,共1页
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形式与内容之间走上几回四川遂宁二中廖福良林忠港老师在《解构与重构:教学解读的破与立》(《语文学习》2024年第6期)中指出了一条将教学解读结构化的路径,该路径肯定了“语言形式”与“言语内容”在表达作者“言语意...
关键词:教学解读 文本形式 言语内容 篇章结构 形式与内容 解构与重构 四川遂宁 表达技巧 
学习毛泽东的语言艺术
《新湘评论》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史锋 梁栋 
新媒体时代,语言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活”,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如何在快速浏览的浅阅读中抓住读者的眼球和心灵,是决胜新媒体场的关键。这是一个轻量化表达的时代,快速碎片化的信息传播,需要场景化、轻量化的叙事方式,需要观点新颖...
关键词:浅阅读 新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 言语内容 语言艺术 快速浏览 场景化 主题鲜明 
空明月色,须满十分——语用视角下《记承天寺夜游》的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46期64-65,共2页柴锦锦 
立足语用视角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既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内容,又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既要聚焦苏东坡式的语言表达,又需体味苏东坡式的情感。以“随物赋形”为语感的基点,可以从言语对象的动态化、言语形式的流动性、言语主体的隐秘性...
关键词:语言运用 言语内容 言语形式 《记承天寺夜游》 
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言语实践--谈革命文化类作品教学的任务落点
《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22期27-29,共3页陈园园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初中语文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方式实践研究”(编号:D/E-c/2021/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教学内容,革命文化类作品教学同样如此。言语学习中,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新课标背景下,革命文化类作品教学的任务落点应从言语内容走向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落到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建立...
关键词:革命文化 言语学习 任务实践 《谁是最可爱的人》 
伴随言语的图标手势对词汇理解的影响
《前卫》2023年第18期4-6,共3页周紫琪 马宇莹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语言之外,人们有时也会借助手势来传达自己的想法。过去已有的研究表明,手势会影响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言语的理解是手势和语言整合的过程。前人已深刻探讨了手势有无对词汇理...
关键词:图标手势 言语内容 词汇理解 
深度解读古典诗词的三个视角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8期41-43,共3页周建锋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介绍古汉语知识,让学生诵读解释字词,那么这样的解析只是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没有深入到作品的内核中,更没有从古诗词中挖掘出精神内核。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深度解读作品的全新视...
关键词:深度解读 言语形式 古典诗词 言语内容 古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因声求气 高中古诗词教学 
言语形式:散文阅读教学的情感密码被引量:1
《读写月报》2022年第26期15-19,共5页冯晓波 
阅读散文需要解读作者的真实情感,更需要学习作者在散文中使用的写作技法。笔者对区域内的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过多地聚焦在这一篇“写了什么”上面,即过于关注这一篇的“言语内容”。例...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 言语形式 《散步》 写作技法 莫怀戚 真实情感 散文阅读教学 言语内容 
立足教材,让读写之花绽放——统编教材三年级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新教师》2022年第8期25-26,共2页李滢 
语文课堂中“读”是基础,重在理解作品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思”是内化,重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智慧和方法;“写”是运用,重在建构自己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写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关键词:读写结合 言语形式 统编教材 实施策略 立足教材 言语内容 课堂小练笔 理解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