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军

作品数:24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一次函数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线段数学家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初中生世界(七年级)》《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中小学数学(初中版)》《数学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格式之困--从A型相似说起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3年第7期114-119,共6页叶军 魏思晴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材版本众多,笔者所在的南京市,使用的是2013年审定的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以下简称“苏科版”).在教学中,我以苏科版为主,遇有疑惑之处,则与其他版本例如人教版或华师大版作为参考,以比较它们在处理同一...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初中教材 日常教学 苏科版 江苏科技出版社 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 
配方法及其应用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1年第4期32-33,9,共3页叶军 张倩 
利用恒等变形,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改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等价变形,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解题,是中学数学基本方法之一,直接利用配方法,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
关键词:中学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公式 顶点坐标 二次函数 恒等变形 配方法 完全平方式 
反比例函数六问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0年第7期76-77,共2页叶军 
本人主持的2020年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初中数学课外阅读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系列文章之一。
我们知道,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是双曲线.知道一点高中数学知识的同学或许了解,双曲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我们将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双曲线的几何性质.那么,初中课堂上的反比例函数图像,应当也具备一些有趣的几何性质.事实上,很...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 几何性质 初中课堂 圆锥曲线 双曲线 课堂知识 高中阶段 高中数学知识 
甲、乙“话”面积被引量:1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19年第9期16-17,共2页叶军 满涛 
甲:我看到这样一道题: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51/2,101/2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乙:△ABC的三边长度都知道了,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当然需要求出一条边上的高线.我们尝试作出其中的两条高线AD和BE,如图2,你觉得计算哪一条比较方便?
关键词:无理方程 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形网格 
从不等号说起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7年第7期75-76,共2页叶军 
我们今天使用的不等号有:〉、〈、≠、≥、≤,一共5个.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谁第一个使用这些符号的呢?1629年,荷兰数学家吉拉尔(1595-1632)用AffB表示A〉B、BξA表示B〈A.1631年,为纪念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1560-1...
关键词:等号 符号使用 数学家 
一个正方形问题的多种解法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19期36-36,共1页叶军 
如图1,正方形ABCD中,P在AB上,N在AB延长线上,BE平分∠CBN,PE⊥DP交于点E,求证:DP=PE.
关键词:BE 
以黄金分割为背景的一类拼图题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7年第5期39-40,共2页叶军 
问题1:下面有两幅图形,上图经过分割以后,重新拼成下图,面积少了一块,这是为什么?仔细观察图形,可以发现,上述两个“三角形”的“斜边”似乎都有点问题.把直尺放上去,发现它们其实都不是直线段,上面的向三角形内部凹了点.
关键词:黄金分割 拼图题 三角形 图形 面积 线段 
与抛物线有关的定点问题(初三)
《数理天地(初中版)》2016年第9期17-18,共2页叶军 崔晓彬 
含参数的二次函数,随着参数的变化,将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族抛物线.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二次函数,当参数变化时,对应的抛物线可能经过某一定点.如何根据二次函数的特点,求出该定点的坐标,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本文尝...
关键词:定点问题 抛物线 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三 二次函数 特殊类型 
巧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6年第8期62-63,共2页叶军 
学习了整式乘法以后,对于多项式的条件求值问题,有时可以考虑使用"整体代入"的方法消元或降次,绕开了求出未知数的过程,往往能事半功倍.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说明这一解题手法.例1已知x^2-2x=1,求(x-1)(3x+1)-(x+1)^2的值.
关键词:求值 原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 运算过程 完全平方公式 二次式 已知条件 常数项 参考答案 子中 
为何要学习因式分解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6年第8期54-56,共3页叶军 
在学习"因式分解"时,不少同学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学会了的同学大多只是记住了分解的步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种种困惑,其实是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透彻的理解.本文采用"自问自答"的形...
关键词:自问自答 平方差公式 分组分解法 提公因式法 原式 提取公因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 代数基本定理 不可约多项式 公式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