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

作品数:1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高邮市教育局更多>>
发文主题:藏书目录班级图书流通书库《语文课程标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中学教学参考》《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与管理(小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依标扣本:语文命题的航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命题例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年第6期28-29,共2页郑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命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下学期 六年级 苏教版 题例 期末 航标 
处理文本的四个维度
《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11期20-20,共1页郑春 
一、围绕课时目标选择文本 一篇课文的教学要分两至三课时。各课时的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处理文本时。首先要选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密切关联的文本资源.与本课时教学目标相距甚远的.用起来不经济,不必选。至少不能选为主要教...
关键词:文本 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维度 教学资源 教学思路 目标选择 统筹安排 
分层推进:积累中华诗文的有效策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年第3期38-39,共2页郑春 
中华诗文博大精深,营养丰富,是我国文化的精髓,精神的母乳。学生积累诗文,不仅能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而且能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温度,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至6年级学生背诵...
关键词:中华文化 诗文 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 语言积累 审美情趣 文化品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46-47,共2页郑春 
单元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将悟渎、演读、诵读相穿插.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活化各项训练,增强感悟效果,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
关键词:六年级 苏教版 教学建议 上册 单元说明 人间真情 语文材料 有机融合 
复述课文:锤炼学生语言的重要方式被引量:1
《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9期24-24,26,共2页郑春 
复述课文并不是简单、机械、不加思考的背诵,而是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个性化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为此,教师在激励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课文,把握主旨大意、篇章结构、情节线索、词句含义等基础上,还应帮助学生...
关键词:复述课文 学生语言 文本语言 语言叙述 激励学生 篇章结构 情节线索 有效对话 
有效语文教学的活化方式
《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4期15-15,共1页郑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但语文教学没有生命活力的焕发,没有个性精神的张扬,没有学生内心的愉悦,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不协调等现象仍较普遍。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笔者认为,应...
关键词:语文教学 活化 课程改革 生命活力 个性精神 有效性 内心 学生 
有效设计:提高作业质量的现实追求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年第2期38-39,共2页郑春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内化所学内容,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倡导多阅读、少做题的前提下,我们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
关键词:作业质量 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 语文作业 教学活动 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有效操作的四个生长点
《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2期11-11,共1页郑春 
一、明确目标。不畏浮云遮望眼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之所以收效微,是因为低、中、高年级教学目标不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侧重点不明.归根到底.是因为课时教学目标不明、不简、不适。要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首先.应着眼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生长 操作 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 教学侧重点 语文学习 语言文字 
谈班级书库的建设和利用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年第12期175-176,共2页郑春 
班级书库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个体藏书为主要来源,借助小书橱(书柜、书箱、书角等,以下统称为书橱)、藏书目录、好书推介卡等形式,构建自主、开放的图书流通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藏书效益的模式。建设和利用班级书库,是...
关键词:班级 书库 利用 学生个体 藏书目录 图书流通 课外阅读 
说明文教学的本色追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郑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进一步认识引号的特殊意义,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初步学会应用。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
关键词:国际互联网 课时教学设计 说明文教学 奇妙 追求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 课文内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