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70被引量:52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发文主题: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者课程更多>>
发文期刊:《统计与决策》《江苏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数学学科重点选题研讨纪实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刘加霞 吕林海 周卫东 刘娟娟 陈静 贲友林 潘小福 徐斌 魏光明 魏洁 陈晶 岳增成 
上一期,我们呈现了年度重点选题专家论证会上语文学科的研讨内容,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期《关注》栏目,继续刊发数学学科的专家研讨纪实,借由这场思想的席,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专家论证会 重点选题 研讨内容 语文学科 数学学科 方向指引 纪实 
“超前学习”的三个迷思
《教育家》2023年第15期10-11,共2页郑太年 
“超前学习”是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在学校正式授课之前提前学习学科课程内容,二是学校加速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提前进入期末或者学段的总复习阶段。这二者又会交互促进,教师考虑...
关键词:超前学习 总复习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 学段 教学进度 恶性循环 学科课程 迷思 
学校教育的封闭与开放
《上海教育》2022年第32期64-65,共2页郑太年 
从教育变革的前沿发展看,学校教育的开放正在从边缘性的、点缀式的、拓展性的活动拓展到日常的教学活动,正在从身体走入学校之外的世界发展到整个认知活动的对象延伸到广阔的真实世界——也许此时学生还是身处学校之内。学校教育的封闭...
关键词:教育变革 公共事业 前沿发展 教学活动 封闭与开放 真实世界 拓展性 特定教育 
重新思考科学教育的若干概念与实施途径被引量:24
《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10期19-24,共6页裴新宁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学习场域中学生深度学习阻障诊断与教学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9YJA880048)研究成果。
践行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需要厘清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重新审视相关途径的有效性。学校科学教育可通过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来实施,但二者不是简单的综合与分科的关系;教育者应重视基于学习的本质、遵循科学的逻辑,将科...
关键词: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跨学科 科学实践 
“现代性”及其超越:泰勒课程原理的深层意蕴被引量:2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年第10期59-65,共7页吕林海 
对泰勒课程原理的解读,需要走入其思想深处,认识其所体现的“现代性”及“超越性”。泰勒课程原理不可避免地体现着高度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理性、效率、复制、摹写等特质,这使其带有可参照性。另一方面,泰勒课程原理试图提供一种行动的...
关键词:泰勒课程原理 现代性 超越性 课程开发 
以多元的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教育》2022年第14期66-67,共2页郑太年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课堂对话的视频分析研究”(项目号:17YJA880109)的研究成果。
整体实现以多元的学习者为中心无疑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观念的转变、组织体系的转变、资源的增加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无论在教育理论界,还是在教育实践界,“以学习者/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经逐渐被接受。但是,这个理念意味...
关键词:学习者为中心 项目式学习 教师专业能力 学生为中心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路径 
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被引量:6
《人民教育》2022年第1期29-32,共4页裴新宁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学习场域中学生深度学习阻障诊断与教学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880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双减”是回归教育初心,推动按规律办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切实做到减量不减质,需要在学习方式和教学结构上作出实质性改变,真正将授受和操练的被动课堂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教-学共生的过程,以确保教学有效。本文基于学习科...
关键词:学习科学研究 回归教育 学习方式变革 教学有效 实质性改变 教学结构 义务教育质量 提质增效 
重新思考科学教育被引量:8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年第4期272-277,共6页裴新宁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学习场域中学生深度学习阻障诊断与教学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880048)。
科学教育的广泛目的是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力,育成科学精神品质;要让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学会将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应对世界的变化与挑战。我国须加强科学教育的学术建设,重视对科学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探究参与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对比研究——理念、主题与实践的革新被引量:3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7期771-778,共8页裴新宁 郑太年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9YJA880048)。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传递给学习者确定性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学会把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发展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指向,以培育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关注通过深度与连贯...
关键词:科学教育 青少年 科学素养 创新 
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国际进展——历史脉络、热点主题和新议程被引量:8
《远程教育杂志》2021年第3期20-31,共12页裴新宁 孔令鑫 仝玉婷 梁雨 陈晟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学习场域中学生深度学习阻障诊断与教学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9YJA880048)的研究成果。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并为新技术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政策与实践所关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探究性学习经过百年演进,已经深入到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态,并成为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文献分析...
关键词:学习科学 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 深度学习 自主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