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

作品数:1827被引量:81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金立义张延峰章建跃李仁华何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紧扣“一点” 品悟“万方”——苏教版第九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年第12期53-55,共3页章祥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谈迁撰写《国榷》的艰辛经历,学习用数字表达的方法。 3.通过想象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谈迁面对厄运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
关键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万方 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重点词句 《国榷》 
找准定位,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以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被引量:1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年第7期58-60,共3页吴晓娟 
所谓数学素养,概括地讲就是指灵活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苏教 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探讨通过教材分析、找准定位、围绕素养点组织学习活动,促进 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
关键词:教材定位 数学素养 策略教学 
执子之手,与尔偕游——《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5期85-87,共3页沈志荣 
古人学习,重视读书和游历。一次语文阅读学习好比一次文字旅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远足,在语言文字里漫步,体验语言的存在与表达,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做一次身未动心已远的“阅读旅行”。《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小...
关键词:《埃及的金字塔》 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第十册 语言文字 阅读学习 科普说明文 埃及金字塔 阅读教学 
扣冲突、品细节,让阅读理解与表达运用共生——《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4期81-83,共3页时良忠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
关键词:《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理解 冲突 共生 引导学生 语言文字 语文第十册 
提领而顿 反复吟咏——《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年第10期6-7,共2页王敏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
关键词:课时教学设计 吟咏 反复 成就事业 中外名人 五年级 苏教版 议论文 
花儿为什么这么香——《一路花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年第9期5-6,共2页时良忠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个挑水工利用破水罐渗出来的水浇灌出一路鲜花的故事。它告诉人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
关键词:课时教学设计 花儿 四年级 苏教版 利用 课文 寓言 品读 
读写结合,让课堂诗意飞扬——《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年第3期9-10,共2页李玲 
教学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生命成长,本课的设计从生命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文本,以学生的认知设计流程,关注他们需要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让他们在品读中感悟文本诗一般的语言,在练笔实践中,学会诗意表达.
关键词:课时教学设计 诗意表达 读写结合 课堂 生命成长 教学理念 成长需要 设计流程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10期12-13,共2页付鲜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口占一绝》,问:还记得这首歌的词作苦是准吗?(李大钊)2.回顾E节课内容,揭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师引述:通过上肯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作者是(李星华),写于(1943)年,那年正值李大钊逝世...
关键词:《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教学设计 叙述方法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叙述方式 李大钊 作者 
平实、扎实、厚实,让课堂彰显高效——《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10期4-6,共3页陆香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课将紧扣中心问题——“在了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请诸葛亮的诚意...
关键词: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课堂 学生个性化 平实 阅读实践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关注语言表达形式 回归阅读教学本位——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被引量:2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5期6-7,共2页吴兴林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对语文教学本位的思考:以“言语生命”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这才是回归本位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
关键词:语言表达形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阅读教学 课时教学 本位 回归 言语实践 语文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