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初等教育系

作品数:57被引量:10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胡树鲜严革刘琳娜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主题:老师语文教学执教知识教师更多>>
发文期刊:《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榆林学院学报》《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管理》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计算内容所承载的数学教育价值分析——德国数学教材中计算的多模式表征带来的启发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年第10期49-51,共3页刘加霞 
学校教育中的任何活动、任何内容都承载着一定的教育价值,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数学教育能承载哪些价值呢?我们提出从工具性价值、发展性价值以及文化性价值三方面分析。比如,计算的工具性价值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四则计算分别解决现实中...
关键词:价值分析 计算内容 学校教育 工具性价值 幻方 集合思想 计算能力 探索发现 乘除法 函数思想 
把握数学学科本质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被引量:15
《数学教育学报》2015年第5期71-73,共3页刘琳娜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中小学数学专项立项课题——基于PCK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0A107021)
数学课堂上出现教师“读不懂”学生的现象,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数学学科本质理解的缺失,提升一线教师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把握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学本质 高效课堂 教师知识 
从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2015年第9期4-5,共2页刘加霞 
“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杜威的基本教育理论。虽然该理论主要针对处于第一发展阶段的儿童学习提出,但我们认为,这一理论也特别适合于教师的专业学习,因为教师的学习具有实践性、问题导向性与经验延续性。教师的专业发...
关键词:“从做中学” 专业核心能力 教师 实践 解析 成长 儿童学习 教育理论 
教师教材分析:问题、方法与价值——以“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为例
《小学数学教师》2015年第9期6-9,共4页刘晓婷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最集中的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研究者指出:教师如何理解教材,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价值与功能1。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在编写思路和内容呈现方式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按照学科逻辑...
关键词: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 价值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 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与改进被引量:2
《小学数学教师》2015年第9期14-18,共5页刘加霞 
在《实践取向的教学反思:不同反思水平的案例分析》1一文中,我结合一线教师具体的教学反思案例,将教学反思分为三个类型:无"反思点"的经验总结式反思,有"反思点"的经验总结式反思,有"反思点"的仔细、审慎、反复思考式反思。这...
关键词: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 现状 案例分析 实践取向 一线教师 思维方式 总结式 
“不苟言笑”的老师终于笑了——课堂教学监控改进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2015年第9期19-21,50,共4页刘晓婷 
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监控。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
关键词:课堂教学监控 案例分析 教学监控能力 新手教师 老师 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学什么”和“怎么学”都重要——兼评刘伟男老师执教的“认识长方体”被引量:1
《小学数学教师》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刘加霞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弄清楚教学到底“学(教)什么”是首要任务;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怎么学(教)”也非常重要。下面,以“认识长(正)方体”为例来阐述这个观点。在小学阶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主要分两个阶段:一...
关键词:长方体 执教 老师 刘伟 正方体 一线教师 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 
“数学表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分析——兼评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指尖上的数学”一课被引量:2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刘加霞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中小学数学教育专项重点课题“基于PCK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G0A107021)的阶段性成果
华应龙老师在本课的"课后反思"中写道:这节课不只是玩,还很有数学味道,并且让每个学生学得欲罢不能。这节课的"数学味道"是什么?是什么魔力使得学生"学得欲罢不能"?我想首先是习以为常的手指竟然有如此多的数学功用以激发学生...
关键词:学习活动 价值分析 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 计数单位 课后反思 弗赖登塔尔 时用 对应法则 数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源”与“流”——学习华应龙老师的“台湾长什么样”之所得
《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刘加霞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四领域之一的内容,所要求的课时数虽然不多,但设计并实施该课程的意义重大,其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呢?华应龙老师创设...
关键词: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 台湾地区 老师 “流” 数学课程标准 学习 义务教育 
数与点之间的一一对应是数对确定位置的根本——兼评季国栋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被引量:2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年第4期26-29,共4页刘加霞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确实,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也不能仅仅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某个具体位置,更重要的是体会这种"表示"的价值:一...
关键词:一一对应 老师 平面直角坐标系 执教 课堂教学实践 创造发明 知识 怀特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