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作品数:1135被引量:2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宋桂奇杨德春李仁甫杨太辛钟继刚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盐城中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确课程价值 凸显学习中心——我执教《劝学》一课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1期52-55,共4页郑朝晖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劝学》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明确课程价值,凸显学习中心。基于新课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定“议论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梳理文章逻辑,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引...
关键词:《劝学》 课程意识 议论针对性 教学策略 学习中心 
《劝学》《师说》联读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69-72,共4页徐涵晴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把握主要观点,体会作者议论的针对性.(重点)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探究作者选择论说的角度和方法,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难点) 3.联系现实社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课前准备] 教师...
关键词:《劝学》 《师说》 学习历程 表达观点 写作背景 学习观 联系现实 关键词句 
以真实问题和系列活动推进语文有效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9期72-73,共2页周丽蓉 
"学习之道"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本单元共三课,《劝学》《师说》是第一课,这意味着本课就是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手式.为此,徐涵晴老师聚焦学生的学习困难确定教学目标,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真实情境,设计并实施...
关键词:《劝学》 高中语文 《师说》 第一课 真实情境 人文主题 高中阶段 文言文学习 
《劝学》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5期61-63,共3页施永万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熟读课文,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 《劝学》 课文内容 学生阅读 文言文 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熟读 
“知明”与“神明”是两种人生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9期46-48,共3页马志英 
荀子的《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节选的文字共有四段,主要论述的是学对的作用、学的态度应该专一和学的方法。苟子所论之“学”并不是现代通行意义上的学习概念,更不能将之与学习行为画等号.因为全文十三段所论述的中心是...
关键词:人生境界 神明 高中语文教材 自我教育 《劝学》 学习概念 “学” 经典名篇 
《劝学》注释辨正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3期63-64,共2页乔德平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其中“虽有槁暴”,课本译注:“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暴,晒干。槁,枯。暴,晒。”谨按:唐杨惊注:“鞣,屈;槁,枯;暴,干。”当即课本译注所本。然寻绎文意,如字...
关键词:注释辨正 《劝学》 “重复” “有” “又” 课本 译注 文意 
晓其意·析其法·明其理——《劝学》教学设计被引量:2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张玉新 
【课前准备】1.阅读教师印发的材料或自己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萄子的有关情况,尤其是了解苟子的主张。2.在已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尽量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弄懂文章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 《劝学》 课前准备 自学习惯 诵读课文 工具书 教师 注释 
教师示范背诵好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8期36-36,共1页符永金 
教师示范背诵好海南海口市农垦中学符永金张必锟先生在我校帮带新教师期间,曾在高三兼课。有学生慕名执书叩问学习语文之法。先生没有正面作答,只问他们能否背诵《劝学》《师说》《少年中国说》《岳阳楼记》《石钟山记》等课文。那几...
关键词:教师示范 《劝学》 教学效果 《岳阳楼记》 海口市 教师的威信 《石钟山记》 对教师的要求 背诵课文 扩大知识面 
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与王庆锋老师商榷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8期37-38,共2页王荣杰 
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与王庆锋老师商榷河北省香河一中王荣杰山东省王庆锋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4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其观点是:“重视诵读教学和积累教学,舍弃对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篇章结构 比喻论证 诵读教学 教学实践 写法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 “穷形尽相” 《劝学》 古诗文 
《劝学》中的几处瑕疵
《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4期20-20,共1页林志坚 
《劝学》中的几处瑕疵浙江温州市七中林志坚《劝学》作为古文中的名篇,历来被作为教材使用。然而,也正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它存在着某些小小的暇疵,笔者以为授课时应向学生指明。一、文中有些论述不尽符合科学道理。例如“积土成山,...
关键词:《劝学》 瑕疵 节选课文 积土成山 《古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 现代气象学 心理特征 现代汉语 浙江温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