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如标

作品数:13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中数学证明不等式数学课堂函数数学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数学学习与研究》《中学数学月刊》《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涵育高阶思维的高中数学写作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
《中小学班主任》2024年第24期24-27,共4页袁如标 
高阶思维作为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学科,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数学写作教学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训练的主动性、诊断高阶思维达成的可...
关键词:高阶思维 数学写作 高中数学 育人价值 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策略探究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年第30期2-4,共3页袁如标 
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及灵活掌握,注重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遵循以生为本原则,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对重要数学概念、定理...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数学 复习策略 
借力生疑释疑 提高复习质量
《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年第9期4-7,共4页袁如标 
众所周知,高三数学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整理知识结构;训练解题技能,掌握解题策略,提高解题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在整理知识、解题探究和总结反思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断地生疑、释疑,促成知识和能力的...
关键词:解题技能 高三数学复习 复习质量 生疑 提高解题能力 夯实基础 协同发展 解题策略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年第5期1-3,共3页袁如标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很多中学数学教师一直追随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几个案例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 主人 学生 中学数学教师 案例介绍 课改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2年第11X期1-4,共4页袁如标 
高中学生所具有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过程 数学问题 个体思维 变式 数学内容 知识本质 恒成立 广阔性 轨迹方程 
数学课堂因学生生成而精彩被引量:6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袁如标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效、精彩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生生成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典型错误、学生提问、学生集体智慧都是学生生成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开发、运用学生生成的...
关键词:错误 提问 集体智慧 生成 
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中学数学月刊》2010年第11期7-9,共3页袁如标 
1背景 江苏省实施新课程已逾五年.新课程在理念上,不仅强调知识、技能、技巧,同时也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强调数学的应用,要求用大量的实例来引人和说明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仅强调数学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动机 高中生 调查 基础知识 情感因素 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 学习过程 
浅议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被引量:2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年第10期5-7,共3页袁如标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数学的不断融合,正在影响着现在的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表达形象化,使授课内容变得更加有趣、通俗易懂.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成交互式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学习效率 知识表达 交互式学习 教学效率 学科整合 授课内容 
加强导数意识 提高解题能力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袁如标 
导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广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了导数这一工具后,给一类原本复杂的三角函数最值、单调区间和证明不等式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在高三复习解三角问题中,要加强运用导数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
关键词:解题能力 导数 意识 三角函数最值 证明不等式 高中数学 单调区间 三角问题 
在证明不等式中感受函数之魅力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8年第17期9-11,共3页袁如标 
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根据所给不等式的特征,巧妙地构造适当的函数,然后再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判别式、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等来证明不等式。
关键词:不等式 单调性 奇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