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滨

作品数:17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盐城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任意性等比数列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高中数学教与学》《数学之友》《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例被引量: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8期2-3,共2页沈春妍 刘海滨(指导) 
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过程,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关键词:等比数列 探索过程 前N项和公式 课例 教学目标 推导方法 
高中数学新授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初探——以“交集、并集”一课为例被引量: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2期33-35,共3页刘海滨 王克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编号C-a/2018/02/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授课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宜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直观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教学目标 问题情境 核心素养 
等比数列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7期52-54,共3页刘海滨 崔志荣 丁振华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数学的重点与热点,常常作为压轴题考查学生。等比数列是数列的基本类型之一,也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对于等比数列的复习,不仅要回顾基础知识,更应重视对这些知识的深层理解。如要把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关键词:高考数学 高中数学 等比数列 深层理解 高三复习 压轴题 重点与热点 累乘法 
深度回归教材 紧扣知识重点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7年第11期31-34,共4页刘海滨 
针对回归教材这一复习策略,以两道高考试题为例,说明回归教材不是简单地走走程序,而是需要教师筛选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深挖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内涵,并触类旁通,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 反思与认识 建议与案例 
解题教学,应多尊重学生的思路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7年第10期32-34,共3页刘海滨 
1背景解题教学中,教师过度引导,对学生提出的思路置若罔闻,千方百计把学生逼到自己预设的方法上去,这种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最近,笔者听了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上课教师评讲了下列这道题,本文先回顾并分析其教学过程.题在△ABC中,...
关键词:解题教学 等差数列 上课教师 复习课 评讲 思路方法 高三 教学过程 教学处理 命题原则 
反思解题过程 提升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7年第6期84-86,共3页刘海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看待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习题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反思解题出错的原因,通过探究纠错的方法,...
关键词:反思解题 解题过程 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 思维活动 习题教学 弗赖登塔尔 数学教育家 
为学习设计教学: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着力点——以“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为例被引量:2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10期24-26,共3页刘海滨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九期课题《基于数学实验室建构的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编号:Jk9-L15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教材分析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函数的思想和方法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高中数学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然而,函数概念因其取元的任意性、成象的唯一性及对应法则"f"的...
关键词:函数概念 对应法则 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课程 任意性 数学问题 中学数学 高度抽象性 比例函数 单值对应 
函数与量词相结合的变式教学与思考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年第12X期36-38,共3页刘海滨 王琪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变式探究"这一行为过程,但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变式探究过程.对此,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准备"变式探究",在"变式探究"...
关键词:变式 称量词 探究过程 全称命题 问题解决 特称命题 高中数学课程 课程标准 发散思维 任意性 
教学“踩点”:引领有效课堂细节的生成
《数学之友》2011年第24期15-17,20,共4页刘海滨 王琪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点滴,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充分聚焦于课堂中的每一个微末...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教育家 数学教师 点滴 学生 智慧 
浅议课堂教学导入情境的创设——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为例被引量:1
《数学之友》2011年第12期33-34,共2页马岚 刘海滨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恒等变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其结论以简}吉、明了的形式予以呈现.但是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的重要的教育价值,不能简单地把公式作为结论告知学生,那么教学中如何处理这段教材...
关键词:余弦公式 课堂教学 人情 恒等变换 教育价值 推导过程 三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